《体育赛事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体育成为“上海服务”新名片

澎湃新闻

text

在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进程中,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竞赛表演业,已成为上海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百亿级新业态。6月1日,在《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首日,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发布《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上海体育学院作为提供理论和专业技术支撑的第三方,参与构建了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框架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2019年上海举办的163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评估,汇总了科学、专业的评估数据。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上海将形成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体育赛事品牌认证、影响力评估、专项资金扶持的管理闭环,促进上海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借体育杠杆撬动经济巨石

这个国内首创的城市体育赛事影响力报告,是上海市体育局联合上海体育学院,以国际通行的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和方法为基础,围绕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任务,从关注度、专业度和贡献度三个维度构建的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框架体系。

其中,关注度是指外界(媒体、受众)对赛事的关注程度、赛事引发的传播效应、赛事为“上海”创造的传播价值;专业度是指上海体育赛事在组织管理、运营服务等各方面展现的专业程度;贡献度是指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上海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运用该框架体系,对体育赛事为城市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其专业性、科学性、开创性和评估规模在全国均领先一步。

从本次评估来看,上海举办的体育赛事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产业潜能,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这个不仅在国内是第一次,在全球也是第一次。以前有对个别赛事进行评估,这个的意义和价值和对整个城市赛事评估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常态化和长效的评估体制。”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在发布会上表示。

“这份报告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它可以客观评价体育赛事对城市的价值;它还会成为体育赛事主管部门进行赛事评估规划的重要依据。上海的赛事数量已经不少了,关键是如何持续提升赛事品质和观众的体验度和获得感,这也是这份评估的另一个价值——就是让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资源更加集聚;最后,它可以创新和优化体育赛事主管部门对于赛事的管理和发展。”

评估报告显示,在2019年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中,上海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三项赛事直接经济效益的贡献占比超过70%。

这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达61.08亿元,占比59.9%。其中,赛事与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特别突出,共吸引国内外超50万人汇聚上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拉动效应达40.60亿元。

除了经济效益,这些赛事也让上海“城市会客厅”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期间,多位世界500强企业总裁及高管专程从世界各地来上海观赛。

此外,各区纷纷以体育赛事为媒介,集聚发展体育产业。

浦东新区借助区域场馆优势,积极打造以马术、电竞、冰雪运动等为特色的赛事集聚区,构建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生态圈;闵行区以上海ATP1000大师赛为基础,打造融体育赛事、运动休闲、培训健身、商务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旗忠国际化体育休闲集聚区;奉贤区以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为契机,整合全区优势产业资源,加速了奉贤打造“汽车未来空间”的步伐。

F1上海大奖赛。

立法促进体育赛事规范有序发展

过去十几年里,上海为体育赛事培育提供了沃土,在迈向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征途上,数量只是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评估结果来看,上海体育赛事的组织运营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不仅赛事阵容逐步扩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赛事本身的专业化、科学性,以及上海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一流的赛事体验更为“上海服务”品牌打上了新的标签。

2019年上海举办的163项赛事中,有70%以上的赛事联合专业公司运营推广,20%以上的赛事赞助商数量超过10个,40%以上的赛事赞助商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20%以上的赛事总收入超过300万元。

这些赛事已经实现了从赛事运营、赛事保障到商业开发的市场化运作,并从各个方面展现出上海体育服务水平的领先度。

为进一步引领和规范上海体育赛事发展,鼓励和促进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依法办赛,今年上海市政府颁布实施《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这部规章突出了体育赛事领域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在发布会上强调,这是一部促进城市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规章。

“为解决办赛主体的痛点,规章提出建设‘一平台一机制’,通过在一网通办上搭建平台,为办赛主体提供服务,引导办赛主体主动登录平台填报赛事信息,同时依托平台,体育部门与公安、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共享赛事信息,通报赛事举办情况,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也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便利。应该说,《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为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提供了法治保障。”

上海专业的赛事组织也在助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举办的163项国际国内赛事中,奥运项目赛事共78项,占比47.9%,为中国运动员提供了更多参赛机会,也加强了奥运备战的质量和效益。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成功举办,就为武术项目进入青奥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海举办的163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中,51项赛事的举办时间超过7年,占比31.3%。赛事组织运营日益成熟,办赛品质稳步提升,这些变化预示着上海体育赛事已步入稳定发展期。

办赛主体在赛事举办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体育服务水平领先度、服务功能辐射度、服务对象感受度、服务品牌美誉度,在无形中强化了体育消费者对“上海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体育赛事成为“上海服务”消费升级的新名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