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新華國際時評)述評:俄斷烏氣的玄機
新華社記者郝薇薇
歷經50天“拉鋸”之後,歐盟、俄羅斯、烏克蘭的新一輪天然氣談判16日最終談崩。由於烏方未按俄方要求如期償債,俄羅斯當天對烏實行預付款供氣機制,事實上切斷了對烏天然氣供應。
與此同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不約而同”將對方告上斯德哥爾摩仲裁法庭,前者討要44億多美元天然氣欠款,後者則要求返還因“不公平”價格多支付的60億美元。俄烏天然氣之爭大有升級趨勢。
俄烏天然氣之爭有兩大焦點:一是價格,二是債務。按照歐盟委員會能源事務委員奧廷格的說法,歐盟在談判中提出兩個折中方案:價格方面,冬季氣價為每千立方米385美元、夏季為300美元或略高;債務方面,烏方先支付10億美元欠款,其餘部分年底前償清。烏方稱它接受了折中方案,但俄方拒絕接受,仍堅持全年385美元的供氣價與一次性償還19.5億美元債務的要求。
然而,來自俄氣總裁米勒的消息是,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在談判中一直要求俄羅斯對烏實行幾乎與關稅同盟成員國一致的“超低價格”,聲稱如果不能如願將拒絕還錢,並會從俄輸歐天然氣裏“想拿多少就免費拿多少”。
莫斯科認為,在作出了100美元折扣的讓步之後,烏克蘭不能“缺乏理由地追求附加折扣”:一方面與俄交惡,煽動反俄情緒,一方面還要莫斯科給予一個對“友好國家”的天然氣價格。基輔則堅稱,莫斯科不過是要借天然氣“武器”,“擊毀整個烏克蘭”。
來自歐盟的“調停者”奧廷格希望俄烏雙方在談判中“多一些靈活性”,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基輔的強硬態度“出乎意料”,大概是因為算定斷氣將影響俄羅斯的外匯收入並使其遭受歐盟的更大壓力。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這涉及烏克蘭的國內鬥爭,臨時政府在天然氣談判中的立場不完全代表新總統,參加談判者希望以強硬姿態為自己塑造“愛國者”的形象,以便在秋季議會選舉中佔據上風。由於尚處用氣淡季且烏有一定的天然氣儲備,斷氣的後果恐怕要到冬季才會有明顯的顯現,而那將是新一屆政府的事。
早在去年10月基輔爆發“街頭革命”前夕,俄羅斯便聲言對欠賬的烏克蘭實行供氣預付款制。很難說,俄烏天然氣之爭是純粹的商業事務。事實上,蘇聯解體之後,俄烏天然氣之爭的每一次起伏都可以當成兩國關係的“晴雨錶”。
因此,化解新一輪天然氣危機,首先要理順好俄烏兩國的關係。眼下,烏東部戰亂難止難休,俄駐烏使館遭示威者衝擊,烏克蘭向西加速,將於27日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剩餘條款……某種程度上說,天然氣價格之爭不過是俄烏關係現狀的一個側面。
雖然俄烏保證,斷氣不會影響輸歐天然氣供應,但歐盟仍擔心烏克蘭缺乏足夠的天然氣儲備以致歐洲再次遭遇“嚴寒的冬天”。布魯塞爾希望能在6月底前恢復歐俄烏三方會談。早先保加利亞在歐盟影響之下暫停了“南溪”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但奧廷格已改口,稱歐盟可能會支持這一項目。
圍繞俄烏天然氣之爭的博弈微妙而複雜,未來怎樣,現在還真挺難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