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急转:口罩机、熔喷布价格暴跌

text

口罩业大起大落,“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成为坊间一句调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机从最初的20万元/台,一路涨至50万-100多万元/台不等,个别甚至涨至200万元/台。熔喷布从10万元/吨一路涨至75万元/吨。无纺布、耳带、电焊机……所有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都被突然爆发的需求“追捧”了起来。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稳定,口罩价格也逐渐降温。目前淘宝上,一次性防护口罩单价已低至0.318元。

位于广州番禺的维力医疗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4个月熔喷布价格犹如过山车。据悉,目前80级以下熔喷布价格从巅峰期40万/吨降到每吨几千元,即便如此仍很难收获订单。口罩机同样在经历过山车,裕达、拓斯达等大品牌维持在50万元/台的价格,其他品牌则回归20万/台的价格。

随着抗击疫情进入下半场,口罩产销步入正常化,一些非专业、临时进场的口罩厂家如果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可能面临着洗牌出局。

需求潮水渐退

据了解,在国家大力整顿之下,99级熔喷布也已开始降价,5月16日99级熔喷布报价65万元/吨,5月22日报价40万元/吨,一周内就降价25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熔喷布仅售1.8万元/吨,疫情期间一度涨至75万元/吨高位。

此前熔喷布价格哄抬上涨,主要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随着一系列“国家队”投入生产、布厂复工,熔喷布产量逐渐增高。5月9日,仪征化纤第12条年产500吨熔喷布生产线投产成功。疫情期间中国石化紧急部署的两期16条熔喷布生产线全面建成,加上合资企业7吨产能,中国石化熔喷布日产能达到37吨,合计年产能超过1.35万吨。加之上下游产品价格回落,熔喷布价格也逐渐恢复理性。

监管的收严加快了产业链净化速度。

4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前期线索摸排,成立专案组,发布文件和要求,严厉打击哄抬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的违法链条,整顿和规范重点地区熔喷布生产企业秩序。

5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件(第十一批)》,曝光9个哄抬熔喷布价格违法案例。一批哄抬熔喷布的企业和“倒爷”受到惩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加大对防疫物资价格监管力度,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近期,受复工复产和海外疫情蔓延影响,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再度上涨,在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支持和公安机关配合下,重点查处了哄抬熔喷布、纺粘无纺布、聚丙烯改性料等防疫物资价格的违法行为。

因为暴利,熔喷布的市场已经形成利益输送黑色链条:当事人违法手段隐蔽,参与哄抬炒作的上下游之间一般不签合同、不开发票,一些中间商与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借助空壳公司逃避监管。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市场上出现倒爷,他们连接买家和厂商,赚取中间差价,没有资金投入的风险,无本万利。这些中间商层层加价,囤积居奇,无疑也提高了产品成本和售价。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打击下,随着熔喷布和口罩价格下跌,倒爷们倒卖获利的企图再难实现,并且随时面临着被查处的风险。

浙江某投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3月份还想着拉生产线生产口罩,现在全都撤资停工了。

此外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一窝蜂涌入口罩生产行业的有一部分是小作坊,产品不符合标准。随着监管收紧,不合格的生产作坊逐步被洗牌出局。

口罩行业迎来大洗牌

随着国内疫情稳定,口罩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国内线下口罩市场,拼的是质量和价格。

4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53号公告,对口罩加强质量标准监管,很多一次性口罩厂,生产的是民用口罩,没有取得医疗器械产品证书,无法通过海关法检出口。

在海关法检新规下,大量口罩厂的一次性口罩出口受阻,回到国内市场拼杀。

随着口罩内销供应过剩,很多转产口罩的厂商,陆续将之前100万高价购入的口罩机以20万的价格转手,防止口罩机变成“废铁”。

维力医疗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期间跨界做口罩生产的诸多大企业,起到了缓解供需的重要社会责任职能,不过随着口罩进入买方市场,在销售渠道上医疗领域的公司更具长久竞争力。

举例来说,地产企业、汽车企业跨界做口罩将面临销售渠道困境,目前的主流供货渠道仍集中于一些医药电商平台、国企需求等,由于销售渠道的收窄,跨界企业的口罩业务将会选择收缩或停产,并回归主业。

此外,体量大将成为下半场竞争集中优势,以往的小作坊式的口罩生产厂家必定加速洗牌,而国内大的口罩生产企业以稳健医疗为例产量可达1000万只/天,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