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輿論談恐襲:歐洲陷入惡性循環

亚太日报

text

法國恐襲后,多國領導人在巴黎挽手遊行。

【亞太日報訊】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加拿大的輿論在關注歐洲人與穆斯林群體之間的恩怨時,也在反思本國的移民政策。據環球時報引述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3日刊登喬治敦大學宗教和國際關系教授約翰·埃斯珀斯托的文章稱,德國總理默克爾為歐洲其他國家領導人樹立了良好榜樣,在與法國總統挽著胳膊參加巴黎大遊行後的第二天,她就發表聲明稱“伊斯蘭屬於德國的一部分,這是對國內反移民抗議的明確批評。

  

美國《母親瓊斯》雜志以“德國的反伊斯蘭抗議正中極端分子下懷為題,援引了部分美國學者的觀點。美利堅大學犯罪學教授布萊恩·福斯特認為,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西方主要針對穆斯林的反移民情緒使穆斯林產生失落感,而這種失落感滋生出極端主義和恐怖活動,然後會進一步加劇反穆斯林情緒和行為。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東及歐洲問題專家馬克·皮耶裏尼認為:“社會排外、宗教緊張和政治沮喪等問題為恐怖組織招募年輕成員提供了土壤。文章還說,早在2005年,美國國會一份專門針對英法德等國的報告就得出結論:社會歧視和文化疏離感可能正導致一些歐洲穆斯林,尤其是其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更容易遭受極端意識形態的侵蝕。

  

美國國家安全評論協會研究員伊恩·圖特爾13日在協會網站上撰文,希望在應對穆斯林移民的問題上,美國能吸取歐洲的教訓。圖特爾認為,二戰後,法國大量從中東和北非邀請移民參與重建,卻忽視了“文化多樣性帶來的問題,因此,遭遇極端分子的襲擊只是時間問題,“瑞典、比利時和德國也並非不可能發生類似慘劇。

按照皮尤中心估測,美國至少有275萬穆斯林,按照美國伊斯蘭關系理事會的估算數字是接近700萬,而美國似乎也越來越不願意看到穆斯林人口的增長。圖特爾說,法國多年來寬松的移民政策使《查理周刊》遇襲事件有了發生的可能,如果美國希望減少類似襲擊,就應該認識到法國的錯誤,改變過去的一些移民政策。

1月10日,加拿大《環球郵報》歐洲報道負責人道格·桑德斯以“被自身‘文明沖突’危及的歐洲為題撰文稱,歐洲人正面臨一種威脅:兩個“為數不多但極其喧囂的少數群體不共戴天,卻又有著同樣險惡的幻想。第一個群體來自極易犯罪的亞群體,其中包括被主流社會疏遠、生活貧困的穆斯林移民,他們極易被政治極端主義所利用;第二個群體大都出身於基督教家庭,年齡更大且政治上更為保守,他們正對歐洲的團結造成威脅。法國有近1/5的民眾樂意為極端政黨國民陣線投票,讓桑德斯感到幸運的是,好在類似的政黨還沒有成為法國和歐洲其他幾個大國的執政黨或主要反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