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重庆石柱县长江出境水质监测站。 重庆石柱县水利局供图
中新网重庆12月26日电(王婷婷)“无人机巡河”“大数据+巡河指挥中心”“巡河未完成自动提醒”……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局开启“智慧河长”管水“金钥匙”。江河湖面、大河小沟、河道情况都能在大屏幕上清晰呈现,交接断面、污染源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
记者本周跟随“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采访报道主题活动行进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探访当地如何推行河长制,提升该县水环境质量。
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是实现河“长”治的关键,但推行河长制的难点和痛点是如何对县、镇(乡)、村以及民间等各级河长进行有效分工?如何让监督考评基层河长?河长无法天天巡河,河流日常管理如何解决?
图为重庆石柱县采用无人机进行河道巡查。 重庆石柱县水利局供图
2017年石柱县探索“一河三长”机制,设有29个县级河长,293个镇级河长,273名村级河长,365名县级河(库)保洁员。除各级河长外,由县人大、政协同志担任河流督导长发挥监督作用,县公安部门担任河流警长查处打击涉水违法行为,进而形成了日常管护、发现问题、协调解决、监督考评为一体的治河格局。
记者在石柱水利局巡河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一边是实时的数据记录,一边是通过前端高清摄像头拍摄的河面情况,后台人员可对观测距离进行设置并对角度进行调控,达到360度无死角监控。借助科技手段推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巡河新模式,让无人机担任“巡河员”,一扫“盲区”,全方位观察河涌情况,水面漂浮物、排污口,甚至违章建筑都一览无余。
“目前我们在全县重要的河流、水库以及重点断面设置了16个水质监测站,每4小时就可将前端巡查采集的数据传给后台指挥中心进行分析和评判。”石柱县水利局河长办负责人崔建军称,通过前端智能化设备和后台的大数据指挥中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巡河方式,实现了水质在线监测和动态化管理,及时对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
“目前实现了水质进行常态化监测,按‘一月一监测+季监测+自动监测’方式,今年对重点河库进行了11个次监测,135个断面进行了4次季度监测,重点断面采用自动监测,每4个小时监测一次。”石柱县水利局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石柱县596名各级河长完成巡河36068次,完成率达193.1%,超额完成93.1%,上报的442个问题已完成全部整改。
“以前河面上很多垃圾,城镇生活污水、养殖场污水等排入江中又脏又臭。自2017年实行河长制以来,开展定期巡查制度,乡镇(街道)级河长每月至少开展2次巡查,村级河长每天至少开展1次巡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河库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在石柱县沿溪镇正在巡河的党委书记王明生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感慨良多,随着“河长”的走马上任,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有了“河长”的守护,石柱全县河库水质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正逐步形成。
据悉,石柱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一河一策方案”统筹制定了《石柱县整治河库突出问题三年攻坚计划》,投资10.6亿元,结合河长制六大任务,对全县河库1097个污染源用三年时间进行系统治理。目前,石柱县已率先在重庆市建成石柱县智慧河长监管平台,将大数据智能化引入河长制日常工作中,基本达到河长制工作“管理有效、监督有力、决策有据”的目标,同时开启了“大数据+河长制”的河库管理新模式。河流水质得到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国控断面(湖海场)水质达到Ⅱ类,河流97个水质监测断面,2020年达标断面达95个。同时,开展联防共治工作,与丰都、万州、忠县、彭水毗邻区县开展跨界河流联防共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