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汇改两周年 人民币由贬值到企稳

亚太日报

text

扭转人民币汇率走势的“8·11汇改”就快满两周年,从一轮又一轮的快速贬值周期将人民币兑美元逼近7的关口,到一次又一次对空头的反击将人民币强势拉升,在此期间,市场对汇率波动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已走出“痛苦的寒冬”,重回稳定运行的长期轨道。

汇率先贬后升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从经济逻辑角度看,迈出这一步有多重原因。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是我国出口存在成本压力,适度贬值可以提振贸易表现,放松汇率有助于缓解通缩;二是人民币已经决心要国际化,扩大汇率弹性这一步迟早要迈;而另外一个因素,则是美联储时隔九年后开启加息通道,提前释放人民币汇率压力相当于开闸泄洪,可以避免更大的冲击。

但这个“提前释放”,还是让市场有些措手不及。汇改当日,央行即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1136基点至6.2298,随后3天人民币兑美元累计暴跌近3000点,直接跌入6.4时代。

而后叠加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黑天鹅”、美国大选等事件,人民币汇率又经历了至少三轮快速贬值,分别是在2016年元旦前后、2016年5-7月和2016年10-12月。从中间价来看,截至2017年8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汇改前的6.1162累计贬值5913点至6.7075,降幅达9.6%。

人民币贬值也引发了资本流出。据央行最新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2017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0807亿美元,比汇改前(2015年7月末)的数值累计缩水了5706亿美元,其中在2015年8-9月,共减少1370亿美元。

不过,将汇改后的两年进一步拆分来看,人民币贬值预期实际已明显由浓转淡。2015年8月-2016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贬5453点,但2016年8月至今,中间价累计仅贬值460点,且主要是受2016年下半年拖累。2017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已升值约3.2%,在1月初、5月末、6月末等时点还曾出现暴涨,外汇储备实现了六连升。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美联储多次议息会议前后,甚至加息靴子落地,都没有过多地扰动人民币汇率表现。

稳定基础已具备

对于汇改两年后人民币先贬后升的表现,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分析称,从2015年“8·11汇改”之后到2016年末这段时间内,非美货币都在贬值,不光是人民币,日元、英镑也在贬值;叠加我国资本外流明显,恐慌性的换汇使得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低;此外,我国本身的经济增速在放缓,市场出于对经济增速的担忧而不愿意太多持有人民币。

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表示,彼时市场对外汇储备流失规模缺乏预期和合理的估计,导致在人民币汇率走低的过程中,很多人加快了人民币汇出的速度。

这些因素在今年都悄然转变。一方面,全球多个国家央行纷纷释放“鹰派”信号,欧元、日元等货币都在强势升值,美国国内部分宏观经济指标不乐观令美元指数跌破93。而对人民币形成最有力支撑的,还是国内的经济形势。

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表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今年以来的数据都较不错,一二季度6.9%的GDP增速放在全世界都很有竞争力;此外,我国的国际收支、资金流动从2016年二季度以来就在改善,这些都不太支持贬值的悲观预期。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如何实现国际化,将是人民币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肖磊指出,人民币目前还只算是国际贸易货币,在金融交易市场上使用量很小,金融交易大部分还是用美元、英镑等。而这背后,也与国内资本市场的管制有关,人民币目前只能通过沪港通等少数渠道进行自由交易,从而导致我国金融交易这块占的份额太小。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汇市、债市的对外开放方面,已有一些突破性动作,例如沪港通、债券通的“通车”,以及实施标准化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等。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向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首先要增加外汇交易主体,市场的投资者交易者越多,市场的竞争性越大,这样更容易反映人民币真实的价格水平,扩大交易主体。同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对冲汇率风险的衍生品,我国虽然已经推出了人民币的远期、人民币的掉期以及人民币期权,但是在人民币期货这个更具有标准化更具有市场来规避风险需要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当然在香港、离岸市场上已经有了人民币期货。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通过规避人民币风险的衍生品来帮助我们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规避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化也意味着人民币需要有更强的弹性。自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在客观上就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汇率形成机制要更加灵活,汇率波动的弹性也要明显增加。

但肖磊提醒,我国在控制汇率方面资本管制力度还是比较大,如果未来要让人民币汇率更合理波动的话,外汇管制力度还应放松一些。

从离岸、在岸人民币屡屡出现的价差“鸿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即使是在““8·11汇改”后,套利空间有所收缩的情况下,离岸、在岸人民币仍多次出现高达千点的价差,加剧了市场货币投机行为,也显示出境内外对于人民币价格预期值不同,在岸人民币价格仍受到管控。“总的来看,从汇率形成市场化的角度而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多位业内人士说道。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