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全球的銀行業都籠罩在淒風苦雨之中。英國退歐公投後歐洲銀行股一片哀嚎,但事實上全球銀行業在退歐公投之前早就問題重重。自今年年初開始,全球銀行股就一路下跌,更不用說焦頭爛額的德銀,還有義大利銀行業的一大堆爛攤子。
根據FactSet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全球20家頂尖銀行損失了465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蒸發了全部市值的四分之一。
直降的股價極大的提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雖然目前大部分銀行均表示他們還沒有淪落到要通過籌集資本來改善資產負債表的境地。
從連鎖反應上來講,市值的下降會促使銀行高管採取觀望策略。他們可能會寄希望於期待股價回溫,而不是在目前還能夠出售是儘快出售, 最終迎接他們可能只有惡性循環。
愁雲慘澹
日前,華爾街日報通過研究全球20家頂級銀行的狀況,評估當前銀行業問題的嚴重程度。
在20家頂級銀行中,市值損失最大的是義大利裕信銀行,幾乎2/3(64%)的市值蒸發不見;其次是蘇格蘭皇家銀行,市值下降了56%;而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以及巴克萊銀行均損失近半。
其中損失最小的是:摩根大通和中國工商銀行,損失程度大約是10%。從當地貨幣來衡量,所有20家銀行的股價今年到目前為止都有所下跌,除了渣打銀行持平。
堪憂的盈利能力
估值情況也體現了投資者的信心不斷在流失。
根據FactSet的數據,在上述20家頂級銀行中,目前僅有美國富國銀行市淨率大於1,摩根大通幾乎為1,其餘18家的市淨率均不及1。尤其是義大利裕信銀行的市淨率低至21%,德銀也只有26%。
銀行股市淨率走低體現投資者對銀行資本實力的質疑,也表現出市場對於其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
除此以外,全球不斷下跌的國債收益率也加劇惡化了對於銀行盈利能力空間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