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甘肃省嘉峪关市紫轩社区志愿者与老人聊天。 魏建军 摄
中新网甘肃嘉峪关9月26日电 (记者 魏建军)“把关爱老人的光阴存入‘时间银行’,便可为自己兑换同等时间的‘晚年服务’。”甘肃省嘉峪关市紫轩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赵立军说,“时间银行”让辖区内需要帮助的老人有了依靠,志愿者也有了积攒爱心的平台。
赵立军所说的“时间银行”,是指低龄或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志愿者,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入各自账户,当自己需要服务或年老(满60周岁)需要帮助时,可从账户中提取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间并兑换成相应的服务,以此实现互助养老。
图为被服务的老人。 魏建军 摄
近年来,依据该社区搬迁户较多的实际,大部分老人单独居住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缺乏关爱和信任。”赵立军说,社区根据邻里互助、邻里守望的理念,专门针对老人,2019年10月,成立了“时间银行”,并将其作为社区治理的典范,一推行就得到居民的叫好。
据了解,这些服务包括家政服务、个人护理、关爱交流、外出代办、维修保养、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其中,家政服务和关爱交流最为普遍。
志愿者王海蓉,已为自己的“时间银行”储存了百余小时,每周服务三次,每次一小时。“我服务着十个老人。”在她看来,做志愿服务并非是单纯为了换来今后别人的照顾,做善事,充满在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当然,老有所“享”,那自然是好上加好。
图为紫轩社区院内墙面。 魏建军 摄
然而,她做好事也并非“一帆风顺”,王海蓉也经常被当做“撒气桶”。尽管委屈,她还是在平复心情后,耐心和老人沟通。“我能理解他从工程师一下脑梗后卧床不起的那种落差,刚开始发脾气也正常。”在她看来,没有比耐心更长久的。
提起她照顾了近10年的工程师,王海蓉沉默了片刻。“刚开始李师傅还是对我挺抵制,他自己也无法接受那样的现状,起初他觉得我们是看不起他,好像可怜他。”后来,在李师傅退休金还没发放之前,王海蓉通过残联,向他申请了低保,过了几年空档期。
王海蓉握着李师傅的手,不断嘘寒问暖,并揉搓着老人不灵活的手背。其妻子刘菊花告诉记者,“十年了,不是谁都能做到这样!”自己是妻子照顾老伴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外人,能经常上门嘘寒问暖,热心畅聊,并坚持这么久,“她已经是咱家的闺女了。”
“服务的志愿者有了事干,老人有了笑容,不再孤单。”紫轩社区副主任赵彩霞,主要负责收集需要帮扶的老人信息和招募志愿者,对此,她深有感触:邻里之间的感情,明显拉进了。
赵彩霞说,“时间银行”规定,志愿服务1小时兑换1个积分,个人志愿服务,80%时间储蓄可以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20%可以兑换生活物品,如团队志愿服务时间全部捐献,给予适当经费支持。
按照要求,志愿者或志愿团体首次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长不得少于1小时,即以1小时为首次存储起点,以后存储时间不做限制要求。不过,已经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或政策性补贴的机构和个人,以及其它存在收费服务行为,其服务行为不得计入“时间银行”。
“我们也是给他们养老,给他们积累了一些服务时间,如果他老了,干不动了,其他人再为这些服务的老人再进行服务,良性循环。”赵立军说,截至目前,紫轩社区已经为54位老人服务了数百次,对于12名无法自理的困难残疾老人,还进行了“一帮一”服务。
时间久了,老人们都把志愿者当亲人一样,尤其像一些重病的老人,不愿意给子女说的话,就愿意说给他们。王海蓉感慨道,趁现在还年轻,干的动,就多干点。这笔财富,不仅是为了老了的自己,也是个人本能的善举,“这或许就是真正的邻里守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