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

APD NEWS

text

亚太日报 彭子佳

美国国土安全部 5 月 22 日宣布撤销哈佛大学的 "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SEVP),禁止其继续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学生转学,此举引发全球教育界震动。这一极具争议的行政命令,不仅将哈佛推至舆论漩涡中心,更暴露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加剧的政治化倾向。

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 X 平台发布声明,指责哈佛大学 "屡次违反联邦法律",并警告此举是对全美高校的警示。根据政府要求,哈佛必须在 72 小时内提交过去五年所有国际学生的纪律记录、抗议活动音视频资料等敏感信息,否则将永久丧失招生资格。

这一决定源于特朗普政府对高校的系统性审查。自 2025 年 1 月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对 60 多所大学启动调查,重点针对所谓 "反犹主义" 和 "左翼意识形态渗透"。哈佛因其在巴以冲突期间的学术立场,成为首要打击目标 —— 政府不仅冻结了该校 22 亿美元联邦拨款和 6000 万美元合同,还威胁取消其免税资格。

面对政府施压,哈佛迅速作出回应。校方在声明中明确表示,撤销认证的行为 "非法且有害",并强调国际学生对学术生态的重要性 —— 来自 140 多个国家的 6700 名国际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27%,他们在科研、文化交流等领域贡献卓著。

法律层面,哈佛已启动双重诉讼策略:一方面针对 4 月的资金冻结提起诉讼,指控政府干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就此次认证撤销准备紧急禁令申请。值得关注的是,加州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 22 日作出的全国性禁令,暂时阻止了政府取消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企图,这为哈佛现有学生争取到了喘息空间。

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动让数千名国际学生陷入困境。即将毕业的瑞典本科生里奥・格尔登表示,"国际学生被当作政治筹码" 的现实令人心寒,他担心转学将导致学业中断。澳大利亚研究生莎拉・戴维斯则指出,毕业前五天收到通知,严重影响了留美就业计划,许多学生正等待校方提供转学指导。

哈佛已成立专门工作组,为受影响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转学协助。但专家指出,在短时间内找到接收院校并非易事,尤其是研究生群体可能面临实验室资源中断的风险。更严峻的是,若政府持续施压,国际学生可能大规模流失,直接冲击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层矛盾。政府以 "打击反犹主义" 为由,要求高校提供学生活动记录,实质是对学术自由的侵蚀。哈佛法学院教授劳伦斯・特里布指出,这种 "要求大学自证清白" 的做法,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的保护。

教育界人士则担忧,此举将动摇美国大学的全球声誉。国际教育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超 450 亿美元,而哈佛作为全球学术重镇,其遭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欧盟教育专员玛丽娅・加布里埃尔已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评估对跨大西洋学术合作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顶尖学府已因类似原因被削减联邦资金,部分学校被迫妥协进行内部改革。这种 "以资金为杠杆" 的干预模式,正在重塑美国大学的治理结构。

更值得警惕的是,政治干预已从招生政策延伸至学术研究。国土安全部要求哈佛提交国际学生参与 "危险活动" 的证据,实质是对中东研究、移民问题等敏感领域的变相审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警告,这种趋势可能导致学术自我审查,最终损害国家创新能力。

这场围绕国际学生的博弈,本质上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一边是政府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塑造 "符合国家利益" 的学术生态,另一边是大学捍卫学术自治和全球视野的传统。当哈佛的国际学生们在不确定性中等待命运裁决时,他们的遭遇正在改写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而这场风暴的余波,势必将波及全球学术共同体,引发关于大学使命与政治权力边界的深刻反思。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