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十年来首现销售两位数下滑,经营战略调整

界面新闻

text

5月12日,资生堂集团发布季报。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一季度,剔除适用美国会计标准ASC第606号以及收购美国护肤品品牌“Drunk Elephant醉象”等所造成的影响,按实值计算,销售额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7.1%,为22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营业利润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同比下滑83.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减少了95.8%,为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231.5万元)。

对这家日本化妆品巨头而言,这是它近十年来首次遭遇销售额的两位数下滑。

资生堂将其归因于市场环境急剧恶化所致。日本国内方面,受消费者外出受限、零售店营业时间缩短、临时停业等因素影响,加之访日游客减少导致入境需求减少,日本国内化妆品市场自2月起形势恶化;欧美自3月起化妆品市场态势也开始急转直下,销售减少带来差额利润的减少以及产品出售结构比例发生不利变化。

中国是资生堂的第一大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在19.6%,上年同期该数字为19.2%。报告期内,中国地区业务实现销售额4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3亿元),同比下滑12%,营业利润下滑59.3%至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财报称,中国业务自1月下旬起一度约有七成零售门店关闭,到3月下旬已有九成以上零售门店重新开业,因此中国大陆地区已出现恢复的兆头。

资生堂社长鱼谷雅彦此前透露

,1月24日至30日期间资生堂在中国的销售额因疫情大跌55%,而一月初,其中国区门店仍能保持着50%的销售增幅。

从资生堂集团旗下各品牌表现来看,中国市场上,所有品牌销售均有下滑,其中SHISEIDO、CPB、怡丽丝尔等品牌跌幅最为严重,销售额分别下滑21%、22%、31%;IPSA、安热沙、NARS则分别录得6%、7%、7%的个位数下跌。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压力,从其近日采取的一些撤退动作上也能看出端倪。

4月16日,资生堂旗下品牌泊美在其公众号发布声明,宣布“

终止泊美线下渠道销售

,仍保留品牌线上销售渠道(天猫旗舰店及京东旗舰店等)”。资生堂中国告诉界面新闻,此举是出于集团经营战略调整的考虑,集中培养主力品牌,强化品牌组合。未来还将授权更多的线上渠道。此后不久的4月30日,资生堂又叫停了“美妆星品馆”跨境新零售项目的运营。

此外,在最新发布的上述财报中,资生堂暂时撤下了有关2020年的全年业绩预测,称将在发布第二季度决算时再公布。根据之前发布的预测,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资生堂预计销售额为12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4.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1亿元)。

与此同时,资生堂表示为实现增长将继续向国际品牌进行投资,并从零开始调整年度费用。集团将推迟新品上市和柜台改造,精简在市场营销的经费投放等进一步削减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