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帮扶:“一村一品”让三少民族自治旗村民“忙”了起来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村民们在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忙碌着。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呼伦贝尔4月24日电 题:京蒙帮扶:“一村一品”让三少民族自治旗村民“忙”了起来

中新网记者 张玮

“自打京蒙帮扶项目实施后,村民们就都忙了起来。”24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宇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桂春如是告诉记者。

图为食用菌包生产基地。 受访者供图

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包生产基地是京蒙帮扶产业化项目,2018年初投产,总投资860万元,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一年可生产200万袋食用菌菌包。近几日,今年的第一批菌包生产工作即将结束,车间里,孙桂春细心地指导工人们按流程规范操作,监督菌包生产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标准。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是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的聚居地,被誉为“鲜卑民族发祥地”。

2018年,长达21年京蒙对口帮扶合作迈入一个新阶段,北京市16个区结对帮扶内蒙古31个旗县市。鄂伦春自治旗借助京蒙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种植结构调整作为打造“一村一品”的核心,壮大食用菌生产规模,让菌包实实在在变身为脱贫的“致富包”。

“我们选择的是优质的琢木锯末子,第一环节是拌料,搅拌均匀之后通过布料机装到袋子里进行打袋,打完袋装车进锅。第二环节是蒸锅,蒸好之后进入冷却间。降到30℃以下进行接菌。接菌通过液态罐儿的管道,用海绵铅进行封口。通过传输带送到各个培养间,有工人进行挂袋。等到菌发好的时候就可以出培养室了。”孙桂春滔滔不绝地给记者讲述制菌的过程。

孙桂春本是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新发村村民,2008年起在自家耕地上建起了大棚种植猴头发展食用菌产业。2018年京蒙帮扶项目实施后,孙桂春便进入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包生产基地负责生产和技术指导,从自家的小规模种植,到管理一个厂,指导12个村的大生产,孙桂春一下子忙了起来。

春季菌包生产他是技术员、监督员,菌包下发到各村后,孙桂春就变身为“贴身保姆”,往返各村亲自指导温度控制、催芽、挂袋、采摘。

孙桂春说,目前,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在用工季重点安置附近村的贫困户优先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邻村的周宪凤在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工作已有一段时日,她说:“在咱们这个地区平时没有什么活可以干,现在自从这个村儿建厂后,年龄大一点的小一点的都有活儿干,都有收入,感觉大家一下子就都忙了起来。”

乌鲁布铁镇政法书记陈新宇告诉记者:“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固定带动贫困户长期务工的有10人,临时务工的有100人左右。另外,食用菌包生产基地采用租赁的方式租赁给合作社,租金用到乌鲁布铁镇18个贫困村的公益岗位,临时救助小型公益事业,集体资产得到滚动发展。”

谈及成效,陈新宇略显自豪地说,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去年生产了120万袋的食用菌,带动当地12个贫困村。通过集体大棚贫困户劳动,增加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务工的收入。

据悉,2019年,鄂伦春自治旗实施京蒙扶贫项目32个,涉及资金5560.5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896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