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首都经济复苏

新京报网

text

据新京报报道,自4月28日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条例围绕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明确的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将在北京落地。据了解,为了确保条例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北京已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8个,完善了系统平台4个,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顺应了“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的善治期许:这部专门性法规落地,标志着北京市营商环境的优化被纳入法治轨道,今后这方面的动作须体现法治思维、对表法治要求,努力发展好北京经济。

为尽快走出疫情影响,加速恢复经济发展,中央要求各地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在这样的时机之下,有关各方不妨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实施为抓手,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任务,让首都经济运行尽快摆脱疫情的冲击。

众所周知,这次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不少风险挑战,而北京作为中国疫情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也受到显著影响。数据显示,今年北京一季度GDP同比降6.6%,全市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总体来看,疫情之下北京经济恢复形势面临不少挑战。

走出疫情冲击,既需要宏观政策的及时调整,也需要发放消费券等举措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同时,也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自由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这将有助于北京进一步吸引汇集资金和人才,释放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

另外,也应该看到,优化营商环境与“六稳”中的稳投资、稳预期,以及“六保”中的保市场主体等任务息息相关。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如何,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也决定着市场的信心。这就需要,有关各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更加努力服务好企业经营,提振企业信心,加速复产流程,制定落实救助、补偿、补贴、减免、安置等措施,切实为企业纾困。

疫情影响下,优化营商环境尤需“店小二”精神,各部门、各区要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以用户思维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充分落实;还要以“责”字为抓手,秉持“清单明责、照单履职、按单问责”的思路,将责任分解到人,确保职责落实到位,真正让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并不意味着执法刚性打折。各部门、各区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要严格秉持法治标准,在保有人性化的基础上,该从严还得从严,该严格依法处罚的也决不能含糊。标准不减,优化营商环境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普适性惠企助企举措,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助力北京经济更快迎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