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11月15日正式落地,这项史上最巨型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涵盖15国、全球近半人口,占全球GDP 1/3,贸易总额也占全球1/3,是21世纪亚洲崛起里程碑式的象征,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结构。
台湾孤悬于外,无异于自毁,在长期经济战略里不思“地缘近取”,反求诸于规模更小且结构松散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不智之外,结局恐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蔡英文的执政党在拜登胜出后,评估台美更有机会签署双边贸易协定(BTA)及CPTPP,以弥补、掩盖无法加入RCEP的重伤。此一念想,恐怕也难如愿。
台湾大概率将吃美国亏的BTA尚且不论,本文试论美国重返TPP的可能性。
拜登之痛——特朗普输得漂亮
虽然媒体大多聚焦于特朗普悍不认输的丑态,但在选票层次,不能无视特朗普“输得漂亮”这一事实,他得到美国史上次高的选票,共和党在众议院反而取得更多席次。参议院选举结果虽尚未出炉,但粗估共和党将仍保有多数优势,最差也是平局。
美国2020年选举结果(图/路透社)
这个选举结果确保了所谓“特朗普主义”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延续。
“特朗普主义”是多面向的概念,但总结其精神,其实就是单边主义,理念辐射范围内含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对外军事支出,以及重建“美国制造”等。
如果我们相信外交政策的指导基础来自于内政需求,那么拜登朝代最该追问的问题就是:民主党人会将时间与资源投注于国内较多,还是国外?
答案似乎不证自明,拜登将消耗大部分精力专注于本土问题,其包含党派分歧、贫富差距悬殊、产业空洞化、不公平的民生现状等棘手又迫切的议题,因为两年后又要来一次大选,以及拜登很可能因年龄因素只能做一个任期。
就本土议题而言,特朗普“输得漂亮”,将使得共和党的特朗普路线很可能成为拜登改革的“红色明灯”与“蓝营绊脚石”。日后拜登想做的,不是被参议院挡住,就是被迫打对折妥协,总而言之,就是持续性的“民主内耗”。
民主党本来就更倾向于保护主义
在“特朗普星球”里,非美国人往往忽略了民主党本质上比共和党更倾向保护主义这件事,因为蓝党的传统比红党更亲近小人物,也就是弱势庶民。
姑且不论在人权价值上的“扶弱”,过往民主党在经济理念上有着更鲜明的“扶贫”特征,夸张一点说,民主党是资本主义结构里亲社会主义的组织,远比共和党更强调“社会公平”。此项特征放在对外贸易的面向上看,自然就比较倾向保护本土产业,特别是中小型产业。
但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先是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又推动了对华贸易正常化,致使“小人物们”的生计受到严重打击。换而言之,产业空洞化一定程度上就是随着民主党转向“多边主义”而来,在美式重商主义的结构下,多边主义有利于跨国企业,不利于本土中小产业。
“多边主义”的优点其实不少,但其最大陷阱就是牺牲竞争力不够强的本土产业,如果没有同时推出对这些弱势产业的配套政策,无度放任“自由”贸易,其结果就是诉求“在华盛顿找些精英屁股来踢”的特朗普的崛起。
于是,在美国弱势民众心里,民主党逐渐成为跨国企业的走狗,背叛了公平主义与庶民情怀。在疫情猛烈来袭时,史上最富强的国度竟然缺乏生产口罩的能力,这种巨大的落差与美国小民的愤怼完全吻合,也充分说明了欧洲民粹主义兴起与英国脱欧的背景。
百年后回头看,西方的挫败来自于对中产与弱势民众缺乏照顾,对富人阶级的不断让利与开路,将是血淋淋的历史定论。
这就是拜登眼前的景象: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协议,至少被一半美国选民所痛恨,无论这股民怨从长期国家发展来看是否正确。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许多“川粉”并不以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为荣,但他们都以陷入财务困境为耻,特朗普所为,只是给出美国精英不方便说出的残酷答案而已。
无论如何,特朗普牺牲盟国好感度,换来美国中下阶层利益的这四年,取得了切切实实的政绩,也兑现了“美国优先”的政见。若不是在新冠疫情下荒腔走板的治理,特朗普连任根本毫无悬念。但话说回来,重建“美国制造”的特朗普主义,却也在这次瘟疫里得到坚强而正当的理由。
简言之,拜登可能必须倒退回克林顿总统执政前的民主党样貌,才能挽回中下阶层的选民。因此,如何在多边主义与保护主义中找到平衡点,才是美国蓝营的真挑战。
可畏的中国与禁忌的TPP
由美国民主党奥巴马总统所主导的TPP,从未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特朗普一上台立马退出,可见这是“特朗普主义”的标志性政策之一;再加上这几年特朗普政府对多边贸易协议的妖魔化,以及民主党在两院皆未能取得绝对优势的现实,拜登想重返TPP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可谓“比天高比海深”。
拜登在今年一场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中表示,TPP虽非完美交易,但对各国来说,是一个“遏制中国过度行为”的好方法。不过拜登胜选后至今,仍未显露重返TPP的意向。
民主制度下的政治人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基本套路,“选前说一套,选后做一套”是传统陋习,因此在专注外交关系的人群里,言说必然侧重于外交逻辑,少谈国内困境,滔滔之言只能当作参考,不能过于认真。
承上所述,当“遏制中国”的方法与解决国内困境的方向产生矛盾时,政治领袖该怎么办?正常来说,拜登应会选择折衷办法,例如,放话重返TPP,然后进入冗长的重新谈判期,降低美国让利的色彩,软硬兼施要求成员国买单。
简而言之,美国重返TPP或成为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外交策略,以将就“重建美国制造”的本土需求。以时间换取空间,让经济盟友与美国选民朝向“不满意但勉强接受”的妥协目标前进,也让中国始终视之为“隐忧”,让美国保住大哥的面子。
许多国家确实有“不想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的警惕,但另一方面却也高度不确定美国是否能满足“分流”的愿望。如果拜登将“重建美国制造业”的概念引入CPTPP协议,技术力量较强的日本在此条件上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不是容易的取舍,即便日本强烈希望美国回来领导。脱欧后的英国是否加入CPTPP,以及务求与美国经济整合的愿望,则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
RCEP谈了八年,“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若要重谈TPP,谈个好几年也不奇怪,至于是“实谈”或是“虚谈”,变数太多,此刻谁也无法预测。
众多曰,拜登主政会重新拥抱多边主义,这论断恐怕顶多只对一半,因为美国内部确实有单边主义的土壤与需求,这个现实透过一场选举,已几乎是明明白白昭告于天下。比起讨论更深刻的民主体制问题,拜登短期内必须立即推出安抚广大“川粉”的政策。
那“围殴中国的外交”怎么办?
常听这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拜登的美国难题,其首要概念很难不是“自保”,想搞围殴却需要广结善缘,如果连自保都来不及,何来“善缘输出”?这才是“盟友媒体”在谈论拜登外交时,不愿深谈的美国噩梦。日本在第一时间去电华盛顿试探“钓鱼台”问题,不是没道理的,因为深恐美国自顾不暇。
对中国大陆而言,会感到头痛的可能不是“美国重返TPP”,而是“美国重返TPP的锣鼓声”,在锣鼓喧嚣的噪音里,会隐约听见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韩国、英国的杀伐声,却未见实实在在的刀剑枪炮,吵杂却不致命。
只是噪音,要怎么对付?那就是另一个课题了。
总而言之,蔡英文恐怕等不到美国重返TPP,更别说让台湾也挤进去,但不排除可借由美国释出的空包弹,分享口惠与“抗中”政治能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