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安全简史》正式出版。
这是继《安全通论》之后,杨义先出版的第二本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著作。
在咖啡馆、购物商场、酒店、餐厅与机场使用免费Wi-Fi;用手机APP下单买书、买衣服、买几乎全部的生活用品;随时随地和同学、同事、亲人以及朋友聊天;把照片、通讯录和喜爱的视频保存到云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最为常见的行为。作为被互联网大潮裹挟着的普通人,我们享受着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便利与快捷,同时也忍受着各种骚扰电话、弹窗广告、诈骗信息,甚至可能因为某个操作不慎使得“银行帐户一夜被清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
“出版《安全简史》,确实是为了全民科普。但与其它学科完全不同的是,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科普,不仅仅是科普,更是对付黑客最有效的法宝。网民的安全意识每提高一分,黑客的攻击难度便会提高十分,网络安全强度更可提高百分。”杨义先说。
谈到大数据隐私保护的前世今生,杨义先还化用了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还只有电脑,
隐私只是小小的疑虑,
因为,秘密在屋里头,威胁在屋外头;
长大后,出现了网络,
隐私变成萌萌的小虎,
因为,隐私在网这头,黑客在网那头;
现如今,有了大数据,
隐私已是倒悬的利剑,
*因为,秘密在云里头,我也在云里头;
看未来,万物互联了,
隐私早已被牢牢控制,
因为,秘密虽在屋外头,我却安然藏屋里头。
如果《安全简史》的定位是“立地”:其内容涵盖信息安全的各主要分支,目的是实现信息安全知识的全民科普。
那么《安全通论》的定位就是“顶天”: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立一套统一的基础理论,改变安全界“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足痛治足”的现状。“《安全通论》的目的就是要刷新业界安全观!”杨义先介绍说。
将《安全简史》和《安全通论》综合起来,是杨义先的一个梦想。不仅要让“外行不觉深,内行不觉浅”,还要“为安全写简史,为学科开通论”。
半生谈:既是学界大咖,也是商界精英
杨义先对数字有着超乎寻常的感受力。他上大学念的是数学专业,考研究生选择的还是数学专业。1986年攻读博士学位时,信息技术开始迅猛发展,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将急需大批密码学人才,于是加入到为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的队伍之中。
再然后,杨义先开过公司,做过国瑞数码安全系统的董事长,最终也退居幕后。如今,他有着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另一个身份是“灵创团队”的领头人。
“灵创团队”专注于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谈到“企业孵化”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钱的问题。
对此,杨义先也受到不少质疑。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印象总是停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但在杨义先看来,国家鼓励“产学研”协作,是有一定道理的。
“产学研”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产业机构的作用,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同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但是,‘产学研’的顺序绝不能随意颠倒。”对于如何把握好教学与经商的关系,杨义先有自己的见解。先学后研,最终投入生产,这个顺序很重要,关系到谁是主体的问题。“产”只是将“学”、“研”的价值放大,切不可本末倒置,“为五斗米折腰”。
1961年生人的杨义先,人生长河已走过一半,有过辉煌时刻,也受过质疑,却仍然坚持着向全民科普信息安全的心愿,笔耕不缀;仍然坚持着将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实践,坚定不移。只希望时光走得再慢一些,让他有更多时间完成他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