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行稳致远

亚太日报

text

12月15日上午,以冠疫情下中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公共外交在其中的作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在上海市政协顺利举行。

会议由第一财经研究院高级顾问、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杨燕青女士主持,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罗志松、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第一副院长梁子谦、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上海三一筑工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群、上海之帆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刚出席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21121518042332.jpg

第一财经研究院高级顾问、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杨燕青女士在开场辞中提到,国企和民企代表了中国企业界的两方非常重要的力量,也给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在“一带一路”整体的战略推进中是主角。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罗志松先生从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的角度指出,我们要好好理解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座谈会上讲到的9个字,第一个就是高标准、二是可持续、三是惠民生,这九个字是至关重要的。高标准代表我们新的产能技术向“一带一路”连接,可持续既是包括环境的可持续,也包括债务可持续,惠民生是我们如何获得民众的支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先生认为企业走出去和公共外交这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黄仁伟先生把这个叫宏观战略的微观支撑,“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战略构想,它有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一个一个企业来操作和实施的,所以它是宏观战略的微观支撑。如果我们企业在外面都失败了,“一带一路”就没有了支撑,而正是国企和民企支撑了“一带一路”。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第一副院长梁子谦先生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在不断地细化和深化,“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在大幅度增加。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这意味着中国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为止都是“跟”着人家走,但“一带一路”正在逐渐扭转这个趋势。现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引领发展,这是“一带一路”目前为止最大的成绩。

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认为“一带一路”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倡议,中国历史上没有比这个更伟大的倡议。企业是“走出去”的主体,但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出去”,有些应该在前方,有些应该在后方做好后勤工作,大家有分工有合作地参与“一带一路”,可以让“走出去”的企业走得更稳健。另外,他认为疫情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防疫非常重要,但我们更要在疫情中抓到发展的机遇。

上海三一筑工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群先生表示三一是“一带一路”的既得利益获得者,也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关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筑,我们应该高度践行碳中和的理念,要践行低碳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的要求,从“中国建筑”到“中国建造”,把建筑当产品,把施工当制造。希望三一能得到上海各级领导的扶持和关怀,更好地“走出去”,为中国建造赋能。

上海之帆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刚说道,是疫情对我们的打击非常大,特别是我们做国际交流这一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我们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坚持了三个不间断,分别是和国外工商会的签约不间断,对接会不间断和企业走出去不间断。我们现在有上海大概30多种名牌产品和新能源产品已经通过中欧班列运到斯洛文尼亚地区,我们1月份就要举行揭牌仪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这个艰难时期共同过去走好“一带一路”。

微信图片_20211215185415.jpg

最后,会议主持杨燕青女士总结道,我们“一带一路”是一个高瞻远瞩伟大的倡议,我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主角脚踏实地做了伟大的实践,讲出了非凡的中国故事也做的非常不容易,而且是突出的全球贡献力。我们“一带一路”研讨会结束了,但是我们“一带一路”的倡议还会继续。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上海市政协主办,在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亚太日报承办。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