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 棺柩由武警押運

新華社

text

1月15日,工作人員將主棺柩套箱運送出主墓發掘現場。新華社記者萬象攝。

(記者袁慧晶)15日上午9時30分許,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迎來“升棺”時刻,現場考古工作者花費近一個半小時完成棺柩套箱的升棺、吊運、裝車工作。隨著內棺套箱被安全送至文保用房,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大早,考古工地的外圍聚集了不少周邊前來看熱鬧的村民。為了保證棺柩套箱的運送安全,現場增加了許多持槍或配有盾牌的武警和特警。

據悉,整個升棺、吊運工作十分順利。棺柩套箱在被吊起之後,沿著預先鋪設好的軌道緩緩運出主墓。在主墓入口處,棺柩套箱需要進行一個直角“轉彎”,先暫時脫離軌道再重回軌道,花費了較多時間確保其平穩運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存信介紹,棺柩(含內棺和棺床)套箱重約4噸,因主槨室早年坍塌呈不規則形狀。吊運過程的兩大難點為:一是軌道本身有坡度,二是有的路段只能依靠人力。為了保證棺柩內文物的安全,吊運方案已經過多次試驗。

“內棺清理工作將從16日開始,但當日能否開棺還不確定。”李存信說,目前已知內棺中有金器、玉器、紡織物等文物,預計清理耗時較長,期間不對媒體開放,他們將不定期公佈階段性發現。

目前,海昏侯的棺柩套箱已被運輸至文保用房的6號庫房內。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王季華介紹,開棺和後期清理工作均在這裡進行。庫房內裝有無死角的攝像頭,能夠實現全方位監控,此外還擁有首次運用在國內考古發掘工作中的低氧實驗室。

另據記者了解,此前海昏侯墓中出土的2萬餘件文物已基本完成應急保護工作。其中,最受關注的竹簡木牘已完成加固,下一步將重啟剝離工作。下一階段,內棺清理工作將與其他出土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同步進行。墓主人身份是否為漢廢帝劉賀最快有望在3月份揭曉。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並於12日入選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2015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