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還是不建?深港邊境購物城進退維谷

新華港澳

text

今年3月,港媒報道稱,“邊境購物城”擬仿效倫敦Boxpark購物中心,以貨櫃箱改裝成店鋪。圖/星島日報

【亞太日報訊】爲分流香港市區旅客,避免零售旺區人多擁擠,今年年初,香港多個團體提出在深圳和香港交接處建“邊境購物城”的計劃。消息一出,一些有定期赴港購物需求的內地遊客很是期待。然而,半年過去了,這些計劃沒有後續下文,多家港媒報道稱“香港零售業疲弱,深港邊境購物城難産”。

資料顯示,今年提出的邊境購物城計劃至少4個,但全部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究其原因,香港業界認爲,最近香港零售業數據疲弱,零售核心區旅客減少,深港邊境購物城的角色已被淡化,讓有關項目變得可有可無。

當初的香港購物區人滿爲患,部分商店甚至需要實施人流管制措施。曾有調查顯示,1/3的深圳人每月至少去一次香港購物,去香港“打醬油”已經成爲深圳人的常態生活。

自從去年違法“占中”以來,香港出現一些滋擾內地遊客的事件,對于中産、有消費能力的內地年輕人影響很大。4月,“一簽多行”改爲“一周一行”後,減少水貨客的同時,也趕走了很多真正的旅客。自今年6月1日起,內地降低部門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再加上彙率因素,日本、韓國、歐洲等地對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有吸引力。同時,互聯網購物在內地已經成爲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對香港傳統零售業帶來很大衝擊。

香港購物天堂的價格優勢日漸消失。當不再具有購物優勢,又因爲“好客之都”形象逐漸被“反水貨客”等一連串暴徒式破壞而摧毀,香港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不少。以往每逢內地假期,內地旅客大舉赴港購物,銅鑼灣、尖沙咀等商業旺地的金鋪、鍾表店、藥房裏經常人頭攢動。櫃台前,擠滿了等待付款的內地旅客。東北話、天津話、四川話,各地方言不絕于耳。今年上半年的清明小長假以及暑假,香港旅遊業卻遭遇了業界寒冬,港媒紛紛報道:赴港旅客購物減少明顯;香港奢侈品市場銷售下跌;“購物天堂” 香港面臨新挑戰等。沒有了人潮湧動的香港,自然也沒有了分流的必要。

盡管香港也在努力追回流失的內地遊客,今年5月,香港優質旅遊服務協會聯合零售、商場、景點、餐飲、酒店等旅遊相關行業舉辦了超過1萬商家參與的促銷活動,包括半價出售珠寶首飾、紅酒買一送一、景點門票半價等。今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辦另一輪推廣活動。但目前來看,收效不甚明顯,因此,少了大批購物的內地旅客,邊境購物城是否能發揮其作用,許多人仍持觀望態度。

相較于香港,台灣在開辟本島外的購物戰場似乎更有吸引力,爲旅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日前,往來兩岸間的直航客滾輪“海峽號”船上商店正式開業,這意味著乘船旅客在船上就可以買到台灣商品。在船上不大的商店裏,化妝品、香煙、嬰兒奶粉、茶葉、高粱酒等擺滿貨架,這些都是清一色來自台灣的商品。“乘客可以在船上商店離岸購買到台灣商品,將大大滿足乘客在旅途中的消費需求,特別是購買台灣商品的需求。”福建海峽高速客滾航運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斌說,旅客在船上商店購買商品不需要其他手續,跟在台灣直接購買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比從台灣本島購買到的商品價格上還優惠,此外店裏還可以購買到一些境外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