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扶贫路在何方?——专访上海教育专家胡卫

中国新闻网

text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中国教育扶贫路在何方?——专访上海教育专家胡卫

作者 李雪峰

“教育扶贫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胡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教育扶贫的任务是解决兜底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豪华与标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胡卫就致力于西部地区的教师培训。近些年来,他每年都要到贵州、湖南等地走访调研,考察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

“作为教育扶贫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实践者,我亲眼目睹了贫困落后地区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变化尤为显著。”胡卫说,近些年,中国每年脱贫人口数以千万计,教育在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

他谈到,一般而言,教育越发达的地方,贫困发生率越低。即使发生贫困,脱贫速度也较快。通过教育扶贫,能倒过来推动脱贫攻坚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的。

2012年,中国高考招生开始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全国贫困县实行降分招录,被网友誉为“高考扶贫”。

对此,胡卫认为,实践证明,在中国现阶段,高考仍是相对公平公正的制度。通过“高考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避免出现大学生非富即贵的现象。

“当下我们更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与引导这些通过高考走出贫困的人才回乡反哺,以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胡卫说。

面对一些贫困地区耗资不菲建立示范性高中的情况,胡卫认为不妥,“教育扶贫的任务是解决公平和均衡问题,超级中学的崛起,把资金和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都集中到一所学校,其他学校很容易因无法竞争而垮掉。”

他强调,比起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设置、文化环境营造等教育软件资源更为重要。硬件支持只是“输血”,软件支持才能“造血”,应当通过建立师资培养机制等措施,实现软硬件均衡发展。

在胡卫看来,推行教育扶贫过程中,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效最为明显。但总体上,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应给予高度重视。

“最重要是扭转传统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胡卫说,要注重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将职业教育和场景、案例、工具结合,将培养端和用人端结合,根据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和专业。同时,要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胡卫是教育专家,也是民进会员。在他看来,发挥民进在教育界别的优势特色,有利于精准扶贫,体现扶贫的质量与效率。“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为特色的参政党,聚焦教育事业既是着眼当下,也是着眼长远,更有利于提高扶贫成效。”胡卫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