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學論壇:國學經典能治信仰缺失嗎?

亞太日報

text

9月26日,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在港舉辦。圖為嘉賓上台合影留念。 亞太日報記者李夢歌攝。

(亞太日報記者李夢歌)9月26日,由中國文化院、香港浸會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18名來自美、德、日、韓的著名漢學家和來自內地、香港的著名國學家和學者,圍繞本屆論壇主題“中華文化與香港參與了探討。

“信仰缺失是社會病症根本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當日發表主旨演講時說,整個中國,包括香港,祖祖輩輩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都在經受著“現代性和“不完美性的毀損。他號召大家一起“回收歷代賢哲的教誨,同時與世界各國的智者加強溝通,為建構人類的共同倫理並使之在公眾中傳播、影響政府決策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9月26日,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在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亞太日報記者李夢歌攝。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近日公佈內地社會心態存在的10大病症,依次為:信仰缺失、看客心態、社會焦慮、習慣性懷疑、炫富心態、審醜心理、娛樂至死、暴戾狂躁、網絡依賴、自虐心態。許嘉璐認為,這10大病症並不處在同一個層次上,列為眾病之首的“信仰缺失才是問題的根本。“信仰缺失,倫理道德何從談起!

許嘉璐指出, 和幾乎所有的新興國家一樣,中國越過了歐洲14世紀之後那段艱苦的探索、思考、論證過程,一下子跨進了“現代的最後一班車,緊接著工業化尚未完成就又糊里糊塗地被挾裹著進入了“後現代。近現代中國文化經歷了兩次巨大轉向,在經濟以令世界瞠目的速度發展的同時,中國文化也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節拍跳起舞來。社會差距拉大、環境迅速惡化、人生價值扭曲、社會倫理缺失、奢靡貪婪成性同期而至。

然而,所幸中國文化第三次巨大轉向已經開始。許嘉璐指出,“回收利用前現代近年來已成為公眾、學者甚至國家領導人共同關心的事情。這種“回收指的是是直接回到世界軸心時代本民族的智慧巨人孔子、老子、孟子以及雖是外來卻已經本土化了的佛陀那裡,重新審視他們的教導,尋其根本,汰其不適應現代者。

西方文化的中國本土化

許嘉璐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國人對西方文化進行“中國式接受,即在不去除中華文化基因的條件下吸收西方于己有益的元素。在香港,儒、釋、道三教共處並榮;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相容;關公、媽祖、土地、黃大仙等民間信仰遍佈全島,都體現出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基因。

9月26日,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開場演出——天津天真國際書院唱誦《論語》。 亞太日報記者李夢歌攝。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在講話中說,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人們更應保持靜心沉潛的心態。現在中國有“國學熱,海外有“漢學熱,希望在香港這個東西方文化彙聚的地方,文化能互相碰撞,希望香港能在中華文化大發展的時代有所作為。

“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當天吸引香港各界嘉賓及浸會大學師生共300多人參加。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著名學者安樂哲、田仲一成、包華石、樸宰雨、陳平原、張宏生等發表了演講。

中華國學論壇以“弘揚華夏文化、和諧世界文明為宗旨,是研究中華國學的當代性及價值所在的國際文化學術交流活動。首屆國學論壇於2013年8月27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