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驻村第一书记的“诗和远方”

中国新闻网

text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北艾铺村文化活动中心。 杨杰英 摄

中新网晋中4月18日电 题:太行山上驻村第一书记的“诗和远方”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春日的麻田,漫山遍野的连翘花竞相绽放,风景宜人。沿着盘山路往山顶走,过了左权将军殉难处,就到了北艾铺村。

曾经的北艾铺村是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的“世外桃源”,最远最难走。如今,一条宽阔的水泥硬化路直通村子,路面平整、交通畅达。

对北艾铺村第一书记张达世而言,这里不仅仅象征着“诗和远方”,更承载了“责任和坚守”。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驻左权县麻田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郭宏伟(右二)在帮扶村走访调研。 杨杰英 摄

2016年初,张达世主动向山西省政府办公厅驻左权帮扶工作队请战,到最偏远的北艾铺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初识北艾铺,是从北艾铺的路开始的。”北艾铺村党支部书记康志明一开始就在电话里提醒他,条件很艰苦,要有心理准备。

北艾铺村的爱心扶贫超市。 杨杰英 摄

第一次进村时,一望见那弯弯曲曲、坑洼不平的盘山路,张达世和队员们就知道困难比想象中的还要大,责任也比想象中要重得多。这也激发了扶贫队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决心:“脱贫致富,先从修路做起。”

此后的五年多时间里,在山西省政府办公厅驻左权县麻田镇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北艾铺村不仅路修好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爱心超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纷纷建起,宽敞的广场、平坦的田间路、崭新的水泵管网……可以说一天一个样。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巩固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民生改善工程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村里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2017年底,北艾铺村整村脱贫,摘掉了穷帽,扶贫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北艾铺村第一书记张达世(左一)入户走访。 杨杰英 摄

“精准扶贫,既要修路,也要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地处太行山深处,北艾铺村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于连翘、核桃等作物生长。连翘采摘和核桃干果林栽植,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村民的主导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帮扶工作队结合北艾铺村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省、市、县扶贫政策资金,多方联系筹措种苗,投资80余万元,带领村民开发荒山空地,人工种植连翘1800亩。

在张达世和工作队员的动员组织下,村民们组建小队,有组织地定期上山修剪连翘,经过剪除杂草、养护管理,第二年连翘的结果率一下提高了40%。同时,工作队还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来村,为村民讲解连翘种植养护和核桃提质增效的知识,开展技能培训。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村里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办法,投资10万元建设中药材烘干房,对连翘进行深加工后统一销售,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村民收入。

除了连翘特色产业,张达世和队员们还根据各户情况帮助谋划了个性化的增收路径,挨家挨户宣讲扶贫政策、研究脱贫对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充分激发农户的自生动力。

47岁的贫困户申小兵,在张达世的帮助下申请到了扶贫小额贷款,通过养牛脱了贫致了富:“我们家以前种植玉米,一年能收入一两万块钱就不错了。张书记给我们介绍相关的扶贫政策,帮我领到了政府给贫困户的贷款,我就养了二十几头牛,自己操点心出点力,现在每年的收入能到七八万块钱。”

张达世向北艾铺村民申小兵了解牛场发展情况。 杨杰英 摄

回顾这段日子,张达世和队员们见证了北艾铺村翻天覆地的“蜕变”。一个一穷二白的偏僻山村,在扶贫队几年的辛苦努力下,破败的护村堰修葺一新,年久失修的水塘加固了池壁加装了护栏,坍圮的村委会修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贫困户们享受到了医疗、教育、金融贷款等帮扶政策。每逢春季,连翘花簇簇开放,随风摇曳成黄灿灿的花海,将太行群山装点得分外靓丽,也将致富的信念和希望播撒进村民的心田。

在日记中,张达世写道:“六年来,在太原与北艾铺的两个‘家’之间不知已往返了多少趟。北艾铺村委会二层窄小的‘家’,似乎已经比太原的‘家’、忻州老‘家’都要熟悉亲切。回想起扶贫的这些日子,充满了喜乐哀愁、酸甜苦辣——有大雨倾盆时与村里致富带头人翻山越岭四处考察新项目的艰辛,有顶着鹅毛大雪开车送乡亲去市里看病的焦急,有得知贫困户子女拿到‘雨露计划’助学金顺利入学的喜悦,有没来得及跟自己80多岁老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的遗憾,有听到女儿自学备考最终通过笔试的欣慰,有跟扶贫队友围坐核桃树下共同谋划产业前景的畅快……”

当北艾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当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张达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所以当三年服务期满的时候,他主动向组织提出了再干一届的请求,因为舍不得离开这红色的土地和淳朴的老乡。“北艾铺虽然冷,滴水成冰,但北艾铺群众的淳朴善良,温暖人心。”

“左权是革命老区,麻田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北艾铺更是左权将军洒下热血献出生命的红色土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还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既要农民富,又要农村美、产业兴,追逐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站在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旁,张达世信心十足地眺望着巍峨绵延的远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