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害间谍到驱逐使节 英俄爆发十年来最大外交危机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王磬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3月14日宣布,作为对近日“双面间谍中毒案”的回应措施之一,英国将勒令23名俄罗斯外交官在一周内离境。这是英国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外交官驱逐。随后,俄罗斯也宣布将报复性地驱逐英国驻俄外交人员。这标志着英俄关系降至多年以来的冰点。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即将在本周日迎来大选的俄罗斯和身陷脱欧泥潭的英国来说,这次外交危机都将带来地震效应。从目前各方反应来看,毒害间谍的幕后黑手尚不能确定:或是有人希望透过这次“危险的实验”来诋毁普京,或是普京亲自策划了这次行动、以让自己赢得更多国内支持。

前“双面间谍”被毒害始末

3月4日,现年66岁的前间谍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与其33岁的女儿在英国南部小镇索尔兹伯里(Salisbury)一家购物中心的长椅上突然陷入昏迷状态,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警方随后介入调查,认为其二人系神经毒剂中毒,并将矛头指向俄罗斯。

斯克里帕尔是身份公开的前英俄“双面间谍”:俄罗斯出生的斯克里帕尔在早年参军时加入了苏联的军事情报部门,但在1990年代派赴西班牙期间被英国情报部门军情六处吸收。在之后的近十年中,他通过为英方提供机密资料获利超过10万美元。2004年,俄政府发现他秘密向英国汇报俄方驻欧情报人员的信息,随即对他进行逮捕并处以叛国罪。2010年,通过一项美俄间谍罪人员的交换协议,他被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赦免并在英国获得了难民身份,此后定居英国。

据BBC报道,定居英国后的斯克里帕尔“为人低调”但“十分警觉”。他偶尔会为军情六处和军事学院担任顾问,他还是普京政府的长期反对者。家人表示,他始终认为俄国情报部门可能“随时对付他”。他常对亲友说:加入情报总局后永远都不能抽身,最终只会有两个结果——殉职后获得风光大葬、或是被同胞枪杀。

英国警方指控俄罗斯的直接证据来源于对毒剂的检验:据调查,斯克里帕尔父女接触了一种名为“诺维乔克”(novichok)的神经麻痹物质,一名案发后不久到达现场的警察也未能幸免。一位参与过前苏联化学武器制造的专家表示,只有俄罗斯有能力使用这种先进的毒剂。英国已经把“诺维乔克”的相关信息向国际机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汇报。

事态正在发酵之际,3月13日,又一名俄罗斯人在伦敦家中离奇死亡。死者是获得了英国政治庇护的俄罗斯商人格拉什科夫(Nikolai Glushkov),他被认为与数名此前在英国身亡的俄罗斯人有密切交往。警方虽表示目前尚未掌握两案之间有联系的证据,但它已经引发了公众的诸多猜疑。

英俄双方的外交拉锯战

毒杀前间谍的消息登出后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恐慌和英国政府的强烈抗议。3月12日,特雷莎·梅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在英国的公共场合使用化学武器级别的毒素,不仅是针对被害者的犯罪、也将无辜民众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英国政府要求俄驻英大使Alexander Yakovenko在24小时之内给出解释:究竟是俄政府主导的毒杀行动,还是俄方对该毒素的管理失控导致误入他人之手?梅表示,如未按期收到可信回复,英国将把此次事件视为“俄罗斯政府利用非法手段与英国政府敌对”。

俄外交部随即强硬表态,“俄罗斯与此事毫无干系”,并认为梅的言论是“英国议会里上演的一出‘马戏表演’”、“是一次基于挑衅的政治宣传”、“试图干扰即将举行的俄罗斯大选”。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建议英国政府先调查清楚此案再下结论”。3月18日俄罗斯将进行大选投票,舆论普遍认为,在缺乏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普京的连任几乎毫无悬念。

在英国的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于14日召开了紧急会议。英国和俄罗斯均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次,英国在安理会上直接指责俄罗斯对其使用化学武器。俄驻联合国特使Vassily Nebenzia在会议上表示,俄罗斯没有开展任何关于毒素“诺维乔克”的研究。并指出,曾对其做过相关研究的英国自身也有嫌疑,目的可能是嫁祸于俄罗斯。

俄方的态度显然激怒了英国。据《卫报》报道,在14日的议会质询环节中,特雷莎·梅用“嘲讽”、“轻蔑”、“挑衅”来形容俄方给出的回复。“这表明他们对事件的严重性的彻底蔑视。”梅对议员们说,“俄罗斯该对企图谋害斯克里帕尔先生和她的女儿负责,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可能性。”

梅当场宣布了英国政府将立即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措施。除了驱逐23名外交人员——梅将他们描述为“未申报的情报人员”(undeclared intelligence agents)——还包括中断高级别的外交官联系、在边境处加强对可疑情报人员的侦查等。同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访英计划将被取消,英国政要和王室也均不会出席今年夏天在俄罗斯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

“一旦有证据证明,俄罗斯会威胁到英国或英国居民的财产和生命,我们还将立刻冻结它的国家资产。”梅补充道,“这样的人,或者他们的钱,在我们国家里将无处容身。”

国际盟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德国总理默克尔均已表示了对英国的公开支持。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发言人在回应此案时表示,“现在决定采取行动对巴黎来说还有点为时过早”。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展示英国间谍使用的高科技窃听器,指责英国在对俄罗斯搞冷战式的间谍活动。视觉中国

修复关系道阻且长

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斯克里帕尔并不是第一个在英国惨遭毒手的俄罗斯间谍。据BBC报道,2006年,俄罗斯间谍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Alexander Livinenko)在获得英国国籍不久后便中毒身亡;2012年,俄罗斯商人亚历山大·佩列皮奇内(Alexander Perepilichnyy)在英国韦布里奇市晨跑时死亡;2013年3月,俄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被发现死在其位于英国伯克郡温莎镇附近寓所的浴室。这三起事件发生时,英国情报部门都曾怀疑与俄罗斯有关,但未能提供确凿证据。其中,2006年的利特维年科事件还最终导致了英国在2007年驱逐四名俄外交官,并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根芒刺。

研究情报机构多年的历史学家科尔皮科夫(Aleksandr Kolpadik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凶者毒害斯克里帕尔的动机可能有两个:有人希望透过这次“危险的实验”去诋毁普京,或是普京亲自策划了这次行动以让自己赢得更多国内支持。科尔皮科夫认为,俄罗斯的情报机关只会暗杀一些它觉得“仍然是威胁”的人,而不太会单纯因为报复杀人。而斯克里帕尔已经把他得到的资料都卖给英国,幕后黑手是谁尚无法做出结论。

可以确定的是,这次外交危机让本就羸弱的两国关系雪上加霜。近代史上,英俄既是二战战场上的盟友、又是冷战时期对立的两方。冷战结束后,对于俄罗斯的疑虑之声在英国一直没有断过。除了历史上意识形态的差异,还有普京逐渐增强的个人权力和对周边国家的干预。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2015年俄罗斯干预叙利亚战事之后,这些声音和弦达到了小高潮。即使是在2016年脱欧以后,对俄罗斯的反对之声也并未减小,特雷莎·梅曾在多个场合做出过对俄罗斯的强硬表态。

来自捷克智库“克里姆林宫观察”的一份报告显示,英国是反俄立场最坚定、行动最活跃的欧盟国家之一。42%的英国人对俄罗斯持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态度”,20%的人持有“非常负面的态度”。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