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 大打“进口消费品”牌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周玲娜】6月4日,由进口商品展升级而来的第四届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盛秋平等众人的见证下拉开序幕。开幕仪式结束后,浙江省省长李强、义乌市市委书记李一飞一行参观了展会。

同天下午,首届中国义乌进口贸易大会召开。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蔡进、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等业内大佬热议“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进口贸易。他们一致认为,义乌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一枝独秀,顺应大势积极发展进口行业,具有前瞻性。马光远戏称:“南极有小商品需求,义乌也会开分店。”

2020年实现进口总值1000亿人民币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15年前4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3%,外贸下行压力巨大。这就要求中国经济需转型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商业经济需成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张志刚表示。

而作为全国唯一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为其顺应局势,发展进口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还指出,日前义乌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进口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设立了支持进口贸易发展的专项资金。

“2020年我们要实现义乌市进口总值1000亿人民币”。遥遥领先的数据源于义乌市政府为壮大进口市场量身定制的“政策礼包”,而漂亮的数据装下了义乌进口贸易的熊熊野心。

进口贸易大会恰逢其时

国务院发布公告称6月1日期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50%。

同在6月1日,历时十年的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中韩间约九成进出口商品有望零关税。

在进口关税创历史般的大幅下调之际,义乌借博览会和贸易大会彰显其腾笼换鸟之决心,由出口导向型的“一条腿走路”到进出口并重的“两条腿走路”无疑恰逢其时。

义乌作为国际著名的商贸城市,进口贸易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国际商贸城进口馆、副食品市场进口馆、韩国服装城等三大进口市场平台,拥有各类进口主体1000多家,2014年进口商品销售额超过60亿元。与国内同量级城市相比,义乌发展进口贸易的先发优势明显,前景十分广阔。

盛秋平表示,义乌发展进口贸易,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网络和物流网络优势。义乌从内贸起家,30年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依靠覆盖全国的内销网络,进口商品可以迅速进入国内市场。义乌外贸网商密度是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内贸网商密度是全国第一,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24万家网商卖家,目前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单日通关量突破10万件。

来自韩国的参展商辛在春首次参展,他发明的高尔夫握把已获得国际专利。他在接受《亚太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来义乌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义乌是很有潜力的国际采购点,此次展会规模很大,今天的成交额还挺漂亮的。”辛在春显然收获颇丰。

关税下调 价格不降或成最大掣肘

收获良多的不仅仅是展会上的辛在春,那厢众多义乌当地展商在论坛纷纷发问。不少受访者苦恼,关税的下调并未带来企业进口商品的降价。

对此,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解释称关税并不是进出口市场价格的主要推手,外商垄断歧视性定价的现象非常普遍。

以奶粉为例,“牌子的市场认可度和市场供求或是影响价格的主因。”参展的奶粉经销商对《亚太日报》记者表示。

“虽然各种国际自贸协定都在陆续签订,但真正从中获益的企业很少。以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为例,只有20%的企业在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亚太日报》采访时表示。

他解释称,一方面,通关检疫程序复杂,企业必须先办理原产地证书才可享受关税减免。另一方面,政府和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对贸易协定带来的巨大好处并不了解,才给了外商垄断的可乘之机。

对此黄海也认为,“国内外实践经验都表明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促进进口,但并不一定能带来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

义乌始终在摸索,该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合理制定定价规则,拓展进口销售渠道。要在2020年达到既定目标,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双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