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尼身亡,美国已无法从中东全身而退

text

1月4日,在伊拉克巴格达,哀悼者举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画像参加送葬活动。来源:新华社

2020年新年伊始,中东地区便发生重大“黑天鹅事件”:伊朗精锐部队“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美国用无人机击杀。这一重大事件无异于捅了马蜂窝,不仅令美伊对抗急剧升级,也使中东局势骤然复杂。

美伊对抗正螺旋式上升

苏莱曼尼遇害,是美伊对抗螺旋式上升的最新结果。

2019年10月以来,伊拉克境内什叶派武装多次向当地美国承包商和美军基地发动袭击,并最终在12月27日的袭击行动中炸死一名美国承包商,并炸伤数人。两天后,美军空袭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真主旅”目标作为报复。12月31日,数千名什叶派支持者围攻并闯入美国驻伊拉克使馆。

此举直接触动美敏感神经:1979年11月,美国驻伊朗使馆人员曾遭伊朗学生强行闯入,并将52名使馆工作人员扣为人质长达444天,该事件直接加速了卡特竞选失败。

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的领事馆遭武装分子闯入,大使斯蒂文森被杀。

对于近期在伊拉克发生的袭击事件,美国指控背后是伊朗在策动。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做出决定,下令袭杀伊朗“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作为对什叶派民众闯入美国驻伊拉克使馆的报复。

苏莱曼尼绝非寻常之辈。他负责领导伊朗在海外的情报战、特种战和正规战,是伊朗在中东拓展利益的灵魂人物,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声名赫赫。2017年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其评为百大影响力人物之一。在伊朗国内,苏莱曼尼地位尊崇,影响力仅次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鲁哈尼。因此,特朗普下令暗杀苏莱曼尼,等于打死了伊朗的国家级领导人。

面对围堵打压,伊朗不会忍气吞声

对伊朗来说,苏莱曼尼遇害可谓“旧怨未了,又添新仇”。

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便始终受到美国的围堵打压。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又成为美国调动国际社会共同围堵伊朗的最好抓手。2015年6月,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为了加速“战略东移”和国内休养生息,最终与伊朗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然而,特朗普一上台,就将该协议视为“灾难”,并最终于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并对伊“极限施压”。特朗普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导致伊朗削减核能力的努力空耗,还使伊朗经济空前困难:石油出口下降80%,经济下降9.5%,通胀率高达40%,货币贬值惊人。

这次特朗普下令炸死伊朗政坛重要人物苏莱曼尼,更成为伊朗对美报复升级的转折性事件。

种种迹象表明,伊朗不会忍气吞声。在过去这些年,面对美国这一超级大国的围堵打压,伊朗始终保持强硬。这次痛失大将,伊朗更与美国结下死仇,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将对美国“严厉报复”。“圣城旅”新任指挥官伊斯梅尔•卡尼更是公开声称要报复。另据报道,伊朗国内已升起象征发动战争的红旗。伊武装力量最高指挥官和“革命卫队”总司令已下达战争动员令,进入一级战备。

由于伊朗的地区影响力范围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分布情况多有交叉,因此伊朗可以就近袭扰和破坏美相关目标。伊朗官员表示,将惩罚触手可及的任何美国目标,并已确定了35个报复目标。白宫方面也承认,事态正失去控制。

对抗升级将打乱美国中东政策

进一步看,美伊对抗急剧升级,又是美国对伊战略误判埋下的祸根。

具体地说,就是美国撕毁了伊核协议。2015年美国与伊朗达成的伊核协议,原本是双方利益妥协的产物,也是一个共赢协议。它满足了各自最紧迫需求:奥巴马政府不愿在中东继续纠缠、消耗;伊朗鲁哈尼政府则急于解除外部制裁,加快经济发展。

然而,特朗普认为,美国在伊核协议中吃了大亏,因此决意在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

按照特朗普的盘算,撕毁伊核协议后,美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伊朗签署更苛刻的新协议,不料伊朗“不按套路出牌”,非但没有乖乖屈服,反而重启核计划,使原本“软着陆”的伊核问题重新激化。

同时,特朗普对伊朗“极限施压”,迫使伊朗外线突破,加大在中东地区(特别是在伊拉克)对美发动袭击,试图将美国赶出中东。由此才使美伊频频“擦枪走火”,最终酿成苏莱曼尼被杀的重大事件。

长远看,美伊对抗升级直接打乱了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的既定政策。

这两年来,美国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抛出组建“阿拉伯版北约”倡议,也是为了“让中东人管中东人”。另外,美国推动也门内战降温、逐步从叙利亚撤军等,都表明无意在中东恋战。然而,这次暗杀苏莱曼尼,无异于点燃中东火药桶,美国已经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毫无疑问,伊朗会以自己的方式对美国“死缠烂打”,将使美国疲于应付。美国未来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在中东持续加大投入,乃至卷入新的地区冲突;要么在伊朗的“抢逼围”之下仓促从中东撤离,失去苦心经营多年获得的战略利益。无论哪种结果,美国都将很难接受。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