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记者 刘翠芳】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6月18日、19日在义乌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本次论坛共有6个主旨论坛从不同角度进行高端对话,对义乌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亚太日报作为受邀媒体,并对论坛嘉宾进行了采访。
何伟文:从“鸡毛换糖”到产业升级
义乌人均收入水平在中国大陆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不过这一切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在前驻纽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总参赞何伟文看来,义乌把握时代机遇创造出了意外的奇迹。“义乌是我的故乡,在我们的祖辈和父辈的时候比较穷,只能是“鸡毛换糖”,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小小的几十年中小小的流通到了大大的流通,创造了很多奇迹。在整个全球的大环境下,义乌人民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和历史,而且可以超过所有人的预料,而这个时间并不会很远。”
义乌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要理性做出判断和分析,这是何伟文一直秉承的严谨态度。“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顺应时代发展,但是义乌也要借力“一带一路”理清自己发展的短板。
以产业升级为例,“有统计说,亚洲国家的进口50%是中国的,日本是62.6%,美国是87%。义乌大量地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我们可以利用阿拉伯强大的资金来源大大地提升我们的产业水平,设计、技术可以从欧美和日本引进,这样前端度供应链提高了水平。”何伟文认为产业的升级到了一定程度将会转向高端产业的发展,而这也是他对义乌的发展提出的参考意见。
沈志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友好城市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让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间贸易往来密切,大部分贸易过程发生在城市之间,城市的流通功能和节点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大合作、大金融的深入发展,城市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香港中外城市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沈志德,在接受亚太日报采访时说,他已经向义乌市领导建议:“要通过搞友好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义乌建立友好城市,两家就是亲戚了,要相互多走动,才能更好发展。”
“一带一路”对于沿线国家和人民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一路一带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不能忽视文化的交流,因为沿线的国家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尤其是不同的文化。
“我跑过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我觉得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有它的特点,实际上加强文化交流也就使得国家之间能够更深地了解人民的感情,我的想法就是一路一带把经济搞好的同时要把文化交流做起来。”沈志德认为,乘一路一带的强劲东风,联合一路一带沿线的友好城市,打造义乌这个国际品牌形象,使得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健康发展。
徐剑:“义新欧”中欧班列与“诚信体系建设”软硬兼施
义乌市一直在探索适合小商铺国际贸易特点的贸易体制、规则,当好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近年来,义乌市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契机,努力打造综合改革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多式联运的国际陆港,国家发改委的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确定的国际陆港城市。培育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国际贸易在内的国际综合服务业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的争取。义新欧就是以此为基础的铁路物流中心,就是这种设想的积极尝试。
但是义乌市并不满足于“义新欧”中欧班列一条线路的带来的贸易往来与交流,就像义乌市改革办副主任徐剑说的那样,“根据(市里的)相关规划和设想,我们正在委托相关部委在做课题。因为满洲里是比较成熟的,通过满洲里过俄罗斯再走亚欧大陆桥到欧洲去,这是一条路。通过西伯利亚走,另外一条我们希望南下,通过和东南亚的密切联系,东南亚主要是靠海港,我们主要是通过越南、泰国把他们连在一起加强往来。”
随着义乌快速发展这是义乌对外做得硬件的构想,义乌商品种多全、物美价廉而名誉世界。中国共有工业类企业3.2万家,义乌这个平台恰恰却给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外贸的机会。一直到现在义乌商品还处于低端制造状态,走高端化将意味着成本的提升等诸多因素,而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现状。
另外徐剑还告诉亚太日报在软件方面,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从2014年义乌市就以“我诚信 我吉祥”为载体的诚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支持。全力打造诚信体系,推进市场长盛不衰,持久繁荣。
义乌经过几十年的的发展,曾经的辉煌和奇迹已属于昨天,未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助力、与沿线城市间友好交流与沟通、义乌自身“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多式联运的国际陆港的打造,都会使义乌“跑”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