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土改”失敗 改革遭遇挫折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從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搖身一變,成為現代金磚五國之一,與中國并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個位居南亞的古老國家,在國際上的標簽是一變再變。

印度政府在8月31日公布了第二季度GDP增速為7%,低于上一季度的7.5%。而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速是7%,第二季度還是7%。

雖然印度這一增速給新興市場帶來希望,但是印度國內經濟的改革依然面臨很大阻力。

9月1日,歷時5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印度《土地法》修改草案宣布失效。作為這一草案的主要推動方,執政的莫迪政府認為這次失敗,對轉型中的印度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挫折。

今年4月,印度下院通過《土地法》修改草案,規定印度工業走廊建設以及高速公路、鐵路網建設等“公共用地”,政府可不經農戶許可以市場價收購,同時補償給農戶每家一個工廠工作名額。

但是一推出,就遭到了農民激烈的反對,他們認為無論如何不應不經商量直接征地,甚至出現了一群拉屎抗議的村民,他們用最獨特的方式抗議莫迪政府的土地改革。他們聚集在政府辦公大樓前將《土地征收法案》的提議修正案鋪在地上,在紙上排泄以示抗議。

不僅農民反對,該法案也受到了反對黨的強力抨擊,反對黨認為這一草案強征農業用地,必然導致大批農民失去基本的生產資料,莫迪政府的新土地政策不能以剝奪農民的利益為代價來提升工業,在方案宣告失敗后,反對黨認為這是“農民的勝利”。

對于政府來說,現在的印度基礎建設落后,道路條件很差,鐵路公路交通網運輸效率極低,改造和興建全國交通網勢必涉及跨邦農業土地征用,能夠把涉及建設的土地從農業上解放,是可以大幅度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建設起便利的物流交通,還能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但是農民堅持認為:有土地的生活只存在收入問題,沒土地的生活就是貧困問題。

對此,方案也提出了補償方法,可以讓農民從工業化轉型中取得好處,他們不僅能夠獲得在工廠工作的機會,還可以用補償款在其他地方購置了新的土地。

盡管如此,在此起彼伏的反對聲中,這項土地方案還是宣告失敗,這也意味著印度經濟改革的一次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