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再回歸 追憶青春與熱血

新華社

text

電影《煎餅俠》中,曾飾演古惑仔的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林曉峰重聚銀幕。

(徐彤 任沁沁)北京時代影響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日前購得《古惑仔》的知識產權,計劃投資1億至2億元開拍《古惑仔》電影。時隔多年,電影《古惑仔》將再次登上大熒幕。

不久前創造票房佳績的電影《煎餅俠》中,曾經飾演古惑仔的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林曉峰重聚銀幕,成為影片結尾的驚喜彩蛋,喚起一代人對於古惑仔難以割捨的回憶。

《古惑仔》是漫畫家牛佬的代表作品,連載至今逾1700期,是亞洲最長的漫畫,其改編的系列同名電影影響了整整一兩代人。在百度百科的解釋中,《古惑仔》被奉為一部鮮有的經典江湖佳作,其中的兄弟情義、友情歲月、刻骨愛情,均感人至深,詮釋了一代人無處安放的青春。

家在雲南昆明的八零後小夥李雲浩,還很清楚記得當年對《古惑仔》的癡迷,“永遠是心底深處的記憶和情懷,或許下一代人已經理解不了那種感覺。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兄弟情,都已融入骨血。”

有人擔心《古惑仔》系列毫無掩飾的爭勇鬥狠,會對青年產生負面影響。北京時代影響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小仙並不這樣認為。“當代青年擁有更獨立的精神和理性的判斷,我相信他們從一部影片中尋求的價值觀也是多元且可期的。”

“《古惑仔》系列雖然始於1996年,可代表的是中國古老的俠義觀、正念。”郭小仙認為,它所傳達的熱血青春、兄弟情義、信用忠誠,是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仁義禮智信,“這是當下頗受歡迎的主流價值觀”。

也有人認為,在黑社會街頭混混的背景包裝下,人們往往忽視了其隱含的道德教育。有網友評價《古惑仔》系列影片,“是江湖加青春成長系列的題材,其中夾雜了許多主人公對人生、對自身的思考”,“雖然打打殺殺,但其核心是教導人棄惡向善”。

原著作者牛佬說,香港回歸之後,社會處於平穩期,幫派文化已然沒落,很多人擔心《古惑仔》是否還有何故事可講?不過,關注《古惑仔》漫畫的人知道,自1992年開始連載以來,至今仍保持著3天一期的更新。

“除了觀眾耳熟能詳的角色之外,這些年也涌現出一批漫畫迷們喜愛的新角色,故事的核心也緊貼社會現實,因此,觀眾能夠在這部新版《古惑仔》中看到香港社會在近些年的演化。”

牛佬說,總體會是文戲而非打打殺殺的武戲,主要談人生。“如果大家有看《古惑仔》漫畫,會發現,現在的陳浩南去餐館吃飯,看餐牌都要戴上老花鏡。屬於他們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進入了一個新的代際。”

郭小仙透露,影片將於今年底明年初開拍,預計2017年賀歲檔上映。“不會翻拍過去7部《古惑仔》影片的內容,而將以全新風格呈現,焦點不在幫派之爭,而關乎青春、關乎人生、關乎熱血,“不排除會邀請古惑仔原班主演參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