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餘曉潔、王笛)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張玉花研究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玉兔號月球車比預料的更棒更頑強。
張玉花介紹說,1月開始出現機構控制異常,隨後“帶傷進入在月球上的第二個夜晚。2月中旬,第三月晝來臨,科研人員想盡包括各種措施,呼喚“小兔子醒來。就在人們覺得希望渺茫的時候,“玉兔成功喚醒。
由國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主辦的“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展將於21日在香港科學館開幕,展出一個月。之後再赴澳門、內地部分城市巡展。所到之處,航天迷們有機會與嫦娥三號探測器1:1高倣真模型“親密接觸。
張玉花說,“玉兔的設計壽命是三個月。月球上一晝夜相當於地球上約28天。嫦娥三號成功落月以來,到目前進入了第八個月晝,我們希望取回不少科學探測數據、已超期服役的“玉兔繼續創造奇跡。
談到“玉兔受傷的過程,張玉花說,著陸區環境的惡劣程度依然超出了預料,簡直像個砂石場。石頭數量和個頭都超過國外資料中顯示的“平均每百平方米範圍內20釐米高的石頭約有4個。專家的基本研判是,第二月晝期間“玉兔號在行進中被石塊磕碰“受傷。
張玉花說,如果在地面,故障應該可以徹查、排除。但遠在38萬公里之外,而且幾個月過去了,“玉兔的本體和機電設備反復經歷30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考驗,熱脹冷縮,電壓也開始降低,排障非常困難。
張玉花表示,嫦娥三號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的科研人員自主創新,付出了艱苦努力。“玉兔突破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控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和地面試驗驗證等多項關鍵技術,把中國探月提升到新高度。
張玉花介紹說,現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正積極投入嫦娥五號任務中軌道器的初樣研製,相信不久的將來會給國人帶來更多驚喜。因為嫦娥五號將在月球取樣並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