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确诊外卖送餐员活动轨迹是如何确定的?

北京日报

text

6月21日,一位外卖送餐员确诊新冠肺炎,他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过“饿了么”平台接单送餐,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

精确到“接单量”的流调背后,是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与地方病控制科科长马建新和同事们的耐心和精细。

马建新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通过和确诊病例沟通,第一时间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圈定患者此前去过的场所,勾勒出清晰的活动轨迹,为下一步人员隔离观察、场所消毒提供重要依据。

帮素昧平生的人找回忆,谈何容易。马建新有自己的妙招儿,比如启发患者查看手机微信、支付宝付款记录,精准“锁定”生活细节。那位勤快的外卖送餐员的大部分回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齐的——送餐范围西起南苑路,东至周庄村,北起天坛东门,南至榴乡桥,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每日7时至21时工作,然后骑电动车到首开福茂商场接其妻子回家。

有了线索,有时候还需要查监控确认。比如一个“大概两三点去过菜市场”的回忆,可能需要马建新坐在电脑前一帧一帧地“寻人”。此次疫情期间,有一次需要回看患者夜间就诊的监控录像,排查周围是否出现过防护不到位的人员,马建新和同事们不错眼珠地看了两三个小时的监控录像。

“我们就是希望能最快最准地找到每一位被调查人的精准回忆,把病毒‘捂’在最小的范围内。”马建新说。

16年来,马建新一直坚守在首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哪里有疫情,就赶到哪里。

2009年,马建新调查本市首例H5N1禽流感病例,并成功在环境中追溯到了感染来源;2013年,北京市发现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马建新和同事们成功追查、隔离一名病毒携带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马建新又冲锋在前。1月21日,团队第一次面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马建新挺身而出,“危险,我先上。我知道怎么防护,大家可以放心。”

此次疫情出现反复,马建新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他们争分夺秒,一定要跑在疫情的前面,努力阻断疫情蔓延。

(原题为《党旗飘飘 | “圈定”确诊送餐员活动轨迹,他有这些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