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美術館: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

新華社

text

木心美術館外景

(記者段菁菁)能擁有一個自己的美術館,是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晚年的心願。

2011年,木心的學生,中國著名畫家、文藝理論家陳丹青曾將美術館的設計初稿帶給他看,4年後,陳丹青終於替已故恩師完成了心願。

由建築大師貝聿銘弟子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的木心美術館,11日在木心家鄉浙江烏鎮西柵開館,陳丹青擔任館長。

木心原名孫璞,浙江桐鄉烏鎮人,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1948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移居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出版書籍10多部。其畫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是20世紀中國首位作品被該館收藏的畫家。2011年,84歲的木心在浙江去世。

木心遺留繪畫作品六百餘件,文學手稿數千份。陳丹青說,木心美術館完整展示了木心的畢生心血與美學遺產。“經慎重挑選,陳列畫作一百件左右,手稿五十份左右,今後酌情更換展品。”

木心美術館外景

由於木心從未在大陸舉辦過畫展。此次木心美術館的陳列,也是他的繪畫作品首次在大陸展示。

陳丹青介紹,美術館的一樓與二樓,共分五間專館,長期陳列木心作品:序館以實物綜合介紹木心生平;一號、二號、三號、四號館陳列木心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第五館為文學專館,陳列木心各時期大量手稿,並設有小型影視館。

有別於目前國內民間美術館,陳丹青表示,木心美術館的建成與開放,具有多重的戲劇性與不可比性。

“中國的很多美術館只知道展藝術,沒有歷史感,總是‘在今天、在當代’。”陳丹青說,“木心先生是一個有豐富歷史的人,我想在這個美術館中做更多文獻式的、歷史感的展覽。”

陳丹青計劃明年邀請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的文獻來烏鎮;後年從德國邀請歌德和席勒的文獻;再後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我們會慢慢做,一點點來,他給了我太多的事情要做。”陳丹青說。

而木心美術館的建成,木心的“同鄉”陳向宏同樣功不可沒。2000年冬天,烏鎮旅遊公司總經理陳向宏拜讀了木心的散文作品《烏鎮》,便下決心尋找這個老烏鎮人。“木心是烏鎮的活標本,把先生請回來是我最驕傲的事情。”

木心美術館外景

陳向宏說,木心在世時就曾跟他說,烏鎮要重視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就是對生命、對生活、對人的興趣,是一種生活態度。”

對陳向宏來說,烏鎮就像一個美術館,放進什么東西、拿出什么東西都要小心翼翼。“所謂的原生態文化在中國很多古鎮都可以找到,但很少有一個古鎮既有傳統的文化,也有話劇、美術館這些現代文化、高雅文化。”陳向宏說。

多年來,陳向宏一直擔任著烏鎮“文化管理員”,一邊修補“殘本、破本”,一邊發現“善本、孤本”。

“烏鎮每年接待800萬遊客,我不希望800萬遊客都進美術館,每年50、60萬就可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