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5只人工繁育的黑叶猴在广西南宁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山林。这是全球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黑叶猴,也是我国第一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灵长类动物,标志着我国黑叶猴保护进入以人工繁育种群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
澎湃新闻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放归的5只黑叶猴为1个家庭单元,1雄3雌1幼,来自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自2012年开始,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广西有关单位开展种群选定、大明山黑叶猴本底调查、黑叶猴野外适应性训练、放归地点确定等准备工作,经过共同努力,黑叶猴野化放归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肖治金与黑叶猴在一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和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野外种群稀少,面临绝灭风险。
这次放归黑叶猴正是种群调配的一种特殊的科学试验方式,希望通过人工手段,帮助野外种群之间重新构建联系,为广西黑叶猴种群稳定,繁衍生息及小种群保护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中国日报报道,“咻咻咻!”三声连续的口哨清晨在麻阳河谷响起,哨音穿透厚厚的晨雾、伸向两边密布的丛林深处,此时准备上山劳作的青龙村村民都知道,肖治金又在召唤和他打了近26年交道的老朋友们——黑叶猴,准备进行一次长达几小时的亲切沟通了。
肖治金与黑叶猴在一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通体黑色,头顶冠毛直立,仅颊部和尾尖呈白色的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仅存2000只左右。 其中大约有800只常年生活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
30多年前,喜食庄稼地玉米的黑叶猴并不受当地村民的喜爱,损失惨重的村民常会怒而捕猎,但每次都被异常机警的黑叶猴成功逃脱,久而久之,长期以石壁为家的黑叶猴得了个“岩猪猴”的俗称。
沿河县宣传部工作员肖玉叶说,“村民和黑叶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在延续。1987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麻阳河保护区,在保护政策的推动下,村民和黑叶猴才终于冰释前嫌。”2003年,麻阳河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2004年又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肖治金是思渠镇青龙村的一个例外。以前当村民与黑叶猴发生矛盾时,肖治金会坚定地站出来给黑叶猴说话,还偷偷地把家里的粮食撒在黑叶猴的必经之路上。正因如此,25岁那年,肖治金成为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这些年下来,肖治金已经成为世界上成功对黑叶猴进行野外人工投食驯化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肖玉叶告诉记者。
“快来,快来!我给你们带好吃的来了!”9月13日,肖治金看见熟悉的猴群顺着百余米高的悬崖朝他赶来,便连忙剥起手中的番薯招呼起来。
“唉,怎么又少了一只。”当老肖发现猴群中少了一只时,他的眼神中难掩哀伤,他说,这个猴群原本有11只黑叶猴,缺席的那只想必是遭遇不幸了。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