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欧洲加速扩散,除了意大利周六确诊病例已经达到1128人,其中29人死亡,法国和德国的病例数也开始较快增长,法国当天的确诊病例数达到100例,3月1日上午德国确诊病例达到117例,这两个欧盟最主要的国家情况变糟让人担心整个欧洲的陷落。
另外美国出现了首个死亡病例,也预示了局势的严重性。这两天新冠肺炎这个话题在美欧的热度之高越来越有挤掉其他话题之势,取消大型活动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增多,有的地方学校和幼儿园关闭,气氛在逐渐紧张起来。
不断有国家的官员和媒体表示,他们的情况与中国不同,很难采取中国对抗疫情的做法,需要采取他们自己的方式对抗病毒。他们的分析应当说是对的,各国的情况的确不一样,社会组织方式可以提供的防疫抓手也不同。另外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病毒有可能变异。加上各国的医疗条件不同,疫情导致的死亡率也会有差异。
然而以下几个趋势是非常显著的:
第一,各国民间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在普遍增加,有可能成为疫情中的一个突出因素,并且推动形势的变化,使一些常规决策的逻辑受到冲击。在抗疫的同时保持民间的冷静和理性,将始终是各国的主要考验之一。
第二,疫情对经济的破坏很难避免,各国都要做好承受远高于预想的经济损失的准备。这个时候专注于GDP小数点之后的数据是无益的,保障社会基本运转的那些物资供应,保障工业的供应链基本完整,这恐怕应是短期内越来越多国家经济注意力的重中之重。
第三,大概率的情况是,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更趋严重,全球的医疗资源将持续紧张。一旦疫情在某个地方扩散迅猛,很有可能压垮当地的医疗体系。世界要面对汹涌疫情做好守望相助的准备,尤其要防止病人多得无法住院隔离而只能待在社区里继续参与传播疫情的情况出现。武汉一度走到了那一步,欧美和世界其他地方要尽全力避免重现这样的局面。
第四,各国的疫情监控网络各自为战,互不相通,这极大增加了提高防控有效性的难度,也让疫情期间保持必要的人员流动愈发困难。各国有必要商定一个针对跨国流动人员疫情防控的统一标准,对什么样的人需要隔离,哪个地方的人在哪段时间应被禁止国际旅行,要有一个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说法。另外在某个地区的身体健康证明能否跨国承认,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梳理好它们会大大降低国际社会共同抗疫的成本。
就目前来说,国际社会的团结抗疫还基本是口号,这当中的实际内涵很少。如果说疫情在一两个月内能够结束,整个国际社会都是幸运的。但如果新冠病毒无法被剿灭而跨越到下一个冬天继续流行,那么它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将是灾难性的。人类必须探索一个长效的机制来对付这种可能性,不那样做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将成倍增加。
(来源:环球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