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舌尖上的中餐

未知

text

(图为:澳大利亚上海天同的招牌菜)

有人说澳大利亚人是真正懂得欣赏中国菜的人,而悉尼人又比澳大利亚其他城市的人更懂如何欣赏中餐。在悉尼各个中餐馆都有西人顾客,使起筷子来就如使刀叉一样熟练。因为华人移民的增多,很多西人通过与自己的华人朋友一道去中餐馆进餐,或到华人朋友家做客,或参加华人社区的晚餐会而越来越了解中餐。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对外来美食抱有开放接受的态度,并逐渐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加上澳大利亚本土出产丰富新鲜的食材,从而成就了澳大利亚现在多元化高水准的美食。悉尼是澳 大利亚城市中一个世界各国移民最多的城市之一,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悉尼那样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美食,这是移民对悉尼的贡献。曾有调查显示,中餐排名第一是悉尼最受悉尼人喜欢的美食,墨尔本则以泰餐排名第一,中餐排名第二。正因为悉尼这种庞大的客源基础,中餐馆在悉尼遍地开花而且越做越精,高档也越来越高。

中餐为何如此受澳大利亚人欢迎,家住悉尼西北区的尼克.摩根说,他认为中餐最大优点在于选择余地大,有很多可以挑选的菜式,比西餐选择余地要大得多,而且中餐的口味丰富,一菜一味,变化多端,色香味俱全。尼克.摩根最喜欢的是中餐馆的各种炒菜,每道菜都香气扑鼻很诱人,他还喜欢吃饺子。尼克.摩根尝试过鸡爪子,觉得可以接受,也尝过吃牛百叶,不过不太喜欢,他说他最不喜欢吃任何动物内脏的菜肴。

尼克.摩根说,就他所知,他的朋友中还没有一个是没有吃过中餐的人,毕竟悉尼的中餐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他也很喜欢中餐的进餐方式,一道菜上来可以大家分着吃,很热闹,而不会像西餐那样只能吃自己盘里的一样菜,这样他一次晚餐就可以吃好多样菜,他认为这种方式非常好。

悉尼知名度很高的大型连锁中式餐饮企业——澳大利亚上海天同集团董事长糜征孚说,悉尼中餐馆的经营者通常把餐馆的顾客分为两类,一类是华人顾客,一类是西人顾客,而悉尼中餐馆又将菜系归为两类:南、北菜系。早期中国移民大部分来自香港广东,粤菜味道淡爽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由于悉尼最早的中餐馆以粤菜为代表,所以悉尼的西人接触最早的就是粤菜,他们最早喜欢是咕咾肉、扬州炒饭等。

他说,近10多年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加,上海菜、川菜、京菜、湖南菜等越来越为悉尼顾客所喜爱。由于中餐馆要针对的顾客是华人和西人两类顾客,在中餐的口味上就有所改变。粤菜口味淡,在澳大利亚能更多保持粤菜的原风貌,而其它如上海菜、川菜等都要入乡随俗做口味上的调整,主要的改变是少盐、少糖、少味精,烹饪方式也更趋健康——少油。上海菜偏甜就要少糖,而川菜也要减少辣味,以适应当地顾客的口味。当然,粤菜虽在澳大利亚大行其道,现在也随着其他中餐菜系的加入人们的口味发生变化,粤菜在口味上也开始加重来迎合顾客口味的变化。

在澳大利亚经营中餐馆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做单一菜式,如天同集团属下的几家餐馆,虽然名为上海菜,但餐馆不做单一的上海菜,需要在菜单上加上其他菜系的菜式。翻开餐馆餐馆菜单,可以知道是以上海菜为主,同时也有受顾客欢迎的川菜,如水煮牛肉、口水鸡等,用糜征孚话说就是“什么好卖就做什么,否则路太窄,客源有限。

关于厨师培训问题,糜征孚说,这不仅是他的上海天同集团最头痛的问题,也是他担任会长的澳大利亚华人餐饮业商会的会员单位所深感头痛的问题。该商会的会员大多是悉尼各大中餐馆的老板,每个月开会时都会谈到厨师问题。糜征孚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厨师工作,更愿意到公司做文员,哪怕去卖保险也不愿意当厨师,各个中餐馆都遇到后继无人的问题。他们现在解决的办法就是从中国担保厨师过来工作,但澳大利亚移民局要求厨师的英文水平要达到4个6分,这就增加了从中国招厨师到悉尼中餐馆工作的难度。

上海天同集团目前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从自己的员工中培训。糜征孚说,好在集团大,员工多,可以对员工做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也曾尝试过与悉尼的职业技术学院TAFE合作,希望培训悉尼当地西人烹饪中餐,结果因为他的中餐馆的厨师与西人学生在语言沟通上有问题,培训西人中餐厨师的尝试最终宣告失败。

糜征孚说,悉尼中餐市场发展很快,他的集团要进一步拓展也需要更多的厨师人才,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有更多好的中餐厨师,不过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满意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