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棣:勞動模范為什么成不了富豪?

亚太日报

text

如果勞動能夠致富,勞動模范就應該是富豪,至少是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一個真正的勞動模范是富豪?沒有。有些地方把富人和官員也當做勞動模范,授予他們“五一”勞動模范獎章,這模糊了勞動者的邊界。

一個人靠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可以生活,但不可能發財,無論發大財還是小財,至少要有資本,很多時候還要有社會關系,等等。一個月賺一萬元,靠勤奮工作就可以;一個月賺10萬、賺幾百萬,光靠自己努力就沒用,靠省吃儉用也沒用,主要看你有沒有資本和社會關系。

但是,你的資本哪來?你的社會關系資源哪來?這里的差別就大去了。如果,你的家庭環境優越,那社會資源就有一些,如果是個一般的工薪家庭,社會資源就無法避免顯得匱乏;如果有人愿意借給你一千萬創業,你的創業夢想就靠譜;如果你只能從小貸公司借到一萬元,你的創業夢想基本就是幻想。

都是創業,李嘉誠的兒子創業和陜北一個普通農民家的兒子創業不是一回事。對于平民們,千萬不要聽那些富家子弟創業成功的故事,你們不一樣。

社會財富制度對個人財富的影響

十年前,有三個年紀相同的打工仔,南下深圳打工。小李生活節儉,除基本生活開支,每個月的薪水都一元不剩存到銀行;小劉生活也很節儉,死命攢了一年半的工資,上了一個軟件培訓班,跳槽進了一個軟件公司;小溫喜歡交友,每月入不敷出,經常要同事接濟,他工作不到一年就辭工,連騙帶蒙從親朋友好友處湊了5萬元,進入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炒籌”。十年后,小李還在那家企業,當了工長,每月工資6000元,賬上有存款不到10萬;小劉在一家挺不錯的軟件公司做QA(品管),每月工資15000元,賬上有將近30萬存款,在寶安區貸款買了一個小房子;小溫從炒籌開始,賺到了第一筆小資本,用這個資本不斷買賣房子,現在有房有車有存款,還開了一間地產中介公司。

老老實實的受窮,投機取巧的發財。我不想這樣看問題,但現實殘酷到確實是一把骨頭。發財的另一面往往是社會不公和競爭不平等,平民的發財命運事實上與社會的財富制度有關。

什么是一個社會的財富制度?

一個社會的財富制度就是影響人們財富增減變化的各種收入政策、就業安排、社會福利、創業政策和金融制度等。

在上面的例子中,為什么小李要像葛朗臺一樣拼命存款,而小劉和小溫則敢花錢?因為小李的父母是農村的,身體不好,為以防萬一,小李必須存錢預防不測。如果社會有了健全的醫保福利制度,小李就不必死命存錢,他也可以用錢來做一點小投資。這里我們看到,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就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和投資,從而間接影響人們的財富變化。

在影響人們財富增減的各種制度安排中,金融制度是最重要的。

個人財富變化與社會金融制度

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財富增長是一系列事件的結果,與個人努力有關,也與財富制度和環境有關,有的時候,可能還與運氣有關。對于大部分普通百姓來說,個人努力重要,但是制度更重要。在所有制度中,我認為,金融制度最重要。財富和金融,就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孿生弟兄。

從改革開放三十幾年的歷史上看,凡是發財致富的大機會和大行情,都與我們國家的金融制度和體系的變動有關。

早年在國企改制中“淘金”發財的人,有多少不是依靠銀行貸款作為金融杠桿實現了國有資產的私有?那個時候一個企業的廠長哪里有資本收購企業,解決工廠的資金困難?基本的套路都是企業內部人和政府官員勾結,給企業員工畫一個餅,讓傻傻的平民們落入企業改制的圈套。早先的資本市場更是“玩金融”的高富帥的殺戮場,開放股市讓早先一批勇敢的炒股者脫貧致富,那個時候膽子大比什么都重要。前些年房地產圈地運動和礦權的圈權運動,讓許多權貴和少數草根暴富,涌現了一批煤老板、礦老板和地產老板。在這些運動中,無論項目運作有多么的不同,其背后一定離不開宏觀金融政策的變動和微觀金融層面上的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是一個讓平民們感到頭昏的神秘的名詞,他們把“資本運作”看做是一種高富帥的特殊才能,好像神醫能妙手回春、高人能點石成金。其實,沒有那么高深,在中國任何“資本運作”首先是關系和特權的運作。

這些“資本運作”當然不是普通百姓能玩的,普通老百姓關注的是一些“小錢”問題。比如,銀行存款能保值嗎?在現在利率水平下存款戶吃虧了嗎?為什么個體戶貸款難?為什么中小企業融資難?為什么有那么多的非法民間集資案件?為什么銀行那么賺錢,而其它行業的企業卻經營困難?小股民為什么在股市賺不到錢?這些年物價為什么會瘋漲?等等。

高富帥們關注資本運作,小平民們關注掙點小錢。其實這些小錢問題的背后都隱藏著大的金融問題,而這些金融問題最終都影響到普通百姓的財富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