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在過去15年,科技領域出現了許多變革,其中最重要的變革來自虛擬數字世界。近日,演說家、作家格雷格·撒特爾(GregSatell)刊文稱,未來15年情況會發生變化,我們將可以更好地掌控物理世界。
他在文章中具體列舉了五項技術,並稱到2031年這些技術將十分流行。
新計算架構
過去的3D堆疊和FPGA芯片等技術只能稍稍向前邁進一點點,突破並不大,二更具顛覆性的新計算架構才是未來開發的重點。
圖:IBM科學家用平板展示量子計算技術
目前有兩種架構正在開發。一種是量子計算,它利用量子效應來計算,用量子計算技術開發的電腦比今天的電腦強大幾百萬倍。第二種是神經形態芯片,它模擬人腦的運行原理,計算速度比現有計算技術快1億倍。
要將新架構用在商用產品中至少還要等好幾年,但是現在已經有原型產品出現了。預計在10年之內,新架構將會完全改變計算機。
基因組學
2003年人類基因首次解碼成功,花費近30億美元。到了2031年,解碼一個人的全部基因只需要不到100美元。成本的大幅下降將會創造各種可能性,描繪一個全新的世界。
基因圖譜
基因組學在醫療行業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癌癥治療領域,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基因組成而非染病器官來治療腫瘤。到了2031年,因為基因組學的發展,癌癥將會成為可以高度治愈的疾病。
另有一項技術名叫CRISPR,它可以精準編輯基因,該技術能夠創造出人造有機體,跟細胞工廠一樣。如果將正確的基因植入到微生物中——比如細菌和藻類,就可以開發出不同的產品,類似於現在用石油、塑料制造的產品。
納米技術
納米材料
納米技術在未來的應用潛力十分廣闊,尤其在新材料領域。目前該技術仍然處在發展初期,到了2031年,下載物理產品新設計將會變得極為輕松,正如今天下載軟件壹樣簡單。
納米醫療到時也會成為一項極具顛覆性的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開發出全新的設備,尺寸比頭發絲還要窄,醫生可以針對單個細胞進行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副作用。
到了2031年,人類可以將納米機器人植入血液,讓機器人尋找癌細胞、病原體或特殊細胞,然後進行針對性治療。
能源存儲
如果電池的尺寸擴大6倍,世界將會變成怎樣?沒有更小更便宜的電池,移動革命不可能到來。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也離不開高效電池,沒有太陽、沒有風的時候人們也可以用電池供電。
和摩爾定律一樣,鋰電池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理論極限,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替代技術。阿貢國家實驗室能源存儲聯合中心正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它比現在的電池強大5倍,成本卻只有五分之一。
機器人
機器人照片
機器人領域也在迅速發展之中。過去,機器人主要用在重工業中,代替人類從事具有危險性的工作。到了今天,機器人已經開始與人類並肩工作,從戰場上到工廠,無一例外。
到了2031年,機器人將會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那時人們可以用更輕更堅固的材料制造機器人,用神經芯片驅動,運行深度學習算法。此外,彼時的機器人可以與人類更自然交流,交流的方式幾乎和人類一樣。
在過去15年裡,數字技術成為最大亮點,而在未來15年內,許多領域都會進步。因為新計算架構的出現,計算能力突飛猛進,我們可以對基因排序,可以從原子層面開發產品,最終創造出智能機器。有了新能源和高效能源存儲技術,上述技術能夠變得更實用、安全和便宜。(亞太日報綜合;實習編輯魏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