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喜達屋到底誰是贏家:會買的買不過會賣的

北京商報

text

【亞太日報訊】熱議的喜達屋收購案最終以安邦牽頭的財團退出、喜達屋落入萬豪袋中而收場。但在這場必定會被歷史銘記的酒店並購大戰中,萬豪卻比最初收購價格多付出10億多美元代價。資本強勢的安邦在上演一場“半路劫匪”後鎩羽而歸。在萬豪和安邦的爭奪中,聯姻萬豪真的如喜達屋所願嗎?這場收購大戰中,究竟誰是贏家?

萬豪多支付10億美元

3月31日,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宣佈,安邦等公司組成的財團已撤回此前每股82.75元收購喜達屋全部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的非約束性收購方案,且不再準備提出其他方案,至此,安邦、萬豪收購喜達屋的競價告一段落,萬豪以每股21美元現金和0.8股萬豪的A類普通股的方案成為目前最高競價。根據喜達屋公告,在不計入喜達屋分時度假業務拆分交易的情況下,萬豪收購喜達屋的總價大約為133億美元。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比起去年11月萬豪122億美元提出收購喜達屋的收購方案,萬豪至少要多支付10億多美元。

而最終結果是,喜達屋在公告中表示,喜達屋股東特別大會定於4月8日召開,屆時將對與萬豪合併的交易進行表決。

此外,亦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不排除喜達屋在此次收購案中更傾向安邦的選擇,實際上,擁有完整酒店品牌體系的喜達屋如果得到安邦強大資本的支撐,顯然在國際酒店市場是萬豪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即便被安邦收購後,喜達屋或許也會擁有較多的話語權。這些或許是萬豪不斷加價的重要動力。

安邦借機國際“露臉”

安邦與萬豪你來我往的叫價終於結束,“萬喜”結合之路再次回歸正軌,而安邦的進入與退出無疑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對於安邦的進入與退出,業內猜測頗多,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安邦之所以想要競購喜達屋,主要是為了增加全球資產配置。江蘇九州環宇商務廣場常務副總經理方世宏指出,事實上,安邦的出現在它購買紐約華爾道夫時就有跡象,安邦進入美國酒店的意圖非常明顯。喜達屋剛好是它進入總部在美國酒店市場的重要平臺,它需要這樣的平臺形成其在酒店行業的佈局,同時也借此增強安邦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業內也有消息稱,事實上,早在去年喜達屋宣佈出售之後,安邦便開始接觸喜達屋相關高層,隨後雙方簽署初步非約束性的收購協議,收購總價約146.5億美元。不久後雙方再次溝通,收購價格約每股86美元。而安邦在給出了壓倒萬豪的新報價之後選擇退出,業內主要有兩個觀點:一是安邦的這些收購提案可能觸碰了保險集團及保險資金海外投資不能超過總資產15%的這一監管原則,有媒體稱,保監會對安邦近日兩筆海外並購持明確不支持態度;二是安邦在資金上的問題。據外媒報導,安邦最後提價之後,喜達屋和萬豪均對其能否兌現收購方案的支付能力表示不放心。但安邦內部人士透露的說法則是,選擇退出原因是瞭解到競爭對手會加價。

喜達屋成最終贏家

在這場收購大戰中,恐怕“坐收漁利”的要數喜達屋了。有意思的是,萬豪合併喜達屋在最初交易總價只有約122億美元的時候,協議終止費就是4億美元,日前在修改收購方案提高價格的同時,協議終止費也提高到了4.5億美元,“若發生需要支付協議終止費的情況,喜達屋需向萬豪支付多達1800萬美元”。而屢屢提價的安邦,價格遠遠超出萬喜最初時的122億美元,協議終止費卻只有5000萬美元。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儘管只是在“萬喜”的婚禮中扮演了驗證情堅的龍套角色,但安邦這十多天來的全球知名度或有了極大的提升。

而從萬豪來看,方世宏分析,包括此前收購麗思卡爾頓等,萬豪的發展壯大每次都是從並購開始的,但122億美元的收購基本落聽,卻在4個月之後被攪局,攪局者快進快出,萬豪卻為此多支付了10億美元,多少不是非常愉悅的一件事情。萬豪CEO蘇安勵近日表示,對集團得以收購成功表示感到高興,但他原本希望能夠收購喜達屋的交易少支付10億美元。

而萬豪為什麼同安邦死磕喜達屋呢?趙煥焱表示,萬豪是為了規模化經營降低成本。有公開數據顯示,“萬豪具有高度的輕資產特徵,87%源自酒店管理費,自有或租賃的酒店收入來源僅6%。而喜達屋的管理費來源為68%,自有酒店和產權度假屋收入分別為21%和11%。雙方合併之後,萬豪將增加一半的房間,且可以節省2億美元運營成本”。其次,“萬豪主要分佈在美國,客房的國際市場額度只有21%,喜達屋的現有客房和在建客房,在國際市場的額度分別為57%和61%”。如能成功實現合併,萬豪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都將進一步得到強化。

喜達屋則不用多說,單是多賣出10億美元就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奮的事情,但事情落聽,此前業內關於喜達屋是投向萬豪的懷抱還是投向安邦這個非酒店企業更合適的討論也戛然而止。

酒店市場格局初定

無論如何,確定的是,如果萬豪喜達屋合併後續再無風波的話,兩大巨頭合體,無疑將成為全球酒店集團霸主。據《財經》報導,萬豪擁有714765間客房、4175家酒店,旗下擁有19個酒店品牌,排名全球第二;喜達屋旗下擁有354225間客房、1222家酒店,排名全球第八。後者旗下經營的11個酒店品牌包括威斯汀、喜來登、瑞吉、豪華精選、W酒店、艾美、福朋酒店、雅樂軒、源宿、Tribute Portfolio和Design Hotels。合併後的酒店集團將運行和管理包含110萬個房間的全球5500多家酒店,業務範圍橫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萬豪、喜達屋目前品牌體系的重合較高,對於雙方未來的發展,喜達屋大中華區一位高管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合併完成後,雙方會在後臺進行相關整合。毋庸置疑,從萬豪的角度來看,整合與規劃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整體優化。而喜達屋方面來看,從與萬豪合併的方案初定到這一場競價中幾個回合,喜達屋董事會都更為關注最大利益,對於喜達屋未來發展的考慮相對較少。

“喜達屋要出售,說明其本身也有很多問題,改變或許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許多酒店集團這幾年為了適應市場,自身也都在尋求品牌重塑。”方世宏分析。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萬豪與喜達屋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且都是業內經營多年的酒店巨頭,對於可預見的改變,喜達屋的基因保留幾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行為對企業、對員工、對投資方、對股東是否更好。

除了巨頭未來內部的整合與規劃,同樣重要的是,此次中道退出的安邦,有了前面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例子在先,此次又以忽然殺出的形象幾番提價,已然成為酒店市場的活躍土豪之一。據安邦保險內部人士透露,安邦不會放棄海外擴張,甚至有業內消息稱,安邦或繼續尋找投資收購其他酒店業巨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