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習俗

APD NEWS

text

日本春節期間遊人來寺院祈福。圖片來自新華網

日本與中國地域相近,文化相似,在節慶習俗上自然也有很深的中國烙印。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要慶祝農曆新年,而明治維新後,日本廢除農曆,統一使用太陽曆,因此春節和其他傳統節日就全都按照農曆日期“整體搬遷到了西曆上,從此日本的春節變成了每年的1月1日。

雖然日本春節的日期改了,但生肖更替、敲鐘、迎春和守歲等過年習俗卻全都保留下來了。和中國一樣,春節也是日本闔家團圓的日子,元旦前後日本的交通系統也面臨著巨大的春運壓力,機票火車票至少要提前一個月預定,臨時買票的話,恐怕連火車站票都沒有。節日期間,日本的電視臺面每天都會定時播報路況,直播高速路堵車情況,指導人們出行。

日本人過年每家每戶都要吃“正月禦節料理,翻譯成中文,就是“新年特製便當。日本有傳說,春節之後的前三天不能燒火做飯,不然會觸怒火神,因此日本的主婦們就要在前一年準備好足夠家裡人3天份量的食物,按照口味、色彩和做法合理搭配分裝在幾個方形的盒子裡疊放起來。比較正式的“新年盒飯要裝滿四層,代表一年四季,而現在比較常見的是三層。

“禦節料理在日本人家中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年夜飯,因此從選料到做法都比日常的飯菜更加高檔精緻。現在為了減輕家庭主婦的負擔,許多日本百貨店都有成品出售,一般三層的年飯套餐售價要在2000人民幣左右。

新年便當的菜式一般比較固定,裡面食物的個數要以雙數出現,每一樣都有特殊寓意,因此吃的時候不光是吃下了美食,也把對於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吃進肚子。比如其中必須要有烤鯛魚,因為“鯛字在日文中諧音吉祥如意;海帶卷和魚子意味多子多福;而紅紅的大蝦不僅顏色漂亮,還代表夫婦恩愛,“就算是老了,老到腰都彎了也還是要在一起。

在高度商業化的日本,最盛大的節日也同時意味著最瘋狂的購物。

每年新年開業第一天,日本商家都會把同一種類的幾個特定款式商品裝進不透明袋子,放在店鋪最顯眼的位置供顧客選購。福袋種類涵蓋了服裝、鞋帽、傢俱、珠寶、化妝品以及食品等各個門類。價格也有高有低,從幾千日元到幾萬日元不等,顧客在付款之前不允許打開查看福袋裡面的內容,所以買福袋還帶有一些抽獎碰運氣的成分。而且福袋裡貨物的總價一般都是售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性價比高的福袋往往會引發搶購。

福袋這種銷售方式最早是從明治末期銀座松屋百貨店開始的,顧客可以買到便宜的商品,商家還可以借此機會清理庫存,一舉兩得。

2013年1月1日9時30分,松屋百貨的工作人員一打開大門,顧客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湧入商場,某個熱門專櫃準備的上百個福袋在1分鐘之內被搶購一空。

西武百貨也是日本的老牌百貨店,元旦當天早晨開業前,店外已經聚集了大約2萬名顧客在寒風中排隊,其中還有不少人是從幾十公里外趕來的。

日本的商家也很重視元旦的銷售業績,如果福袋銷售火爆,則預示著新的一年商業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