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森·加德尔斯】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不同治理体系的优劣势也逐步显现。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既揭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深度,也暴露了全球性机构应对各种联系乏力的事实。最重要的是,这场大流行病暴露了我们正愚蠢地朝着“一个世界,两种制度”的方向前进:中国和西方(尤其是美国)各行其是,仿佛彼此的命运没有交集。
在亚洲,我们看到了国家能力和共识导向型集体文化是如何迅速动员社会以遏制病毒的。尽管中国在疫情爆发早期一度寻求管控信息而非遏制病毒传播,但很快整个体制果断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行动,封锁了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在庞大的国家里停止了人员流动,同时采取了科技手段密切追踪感染病例。
新加坡从一开始就保证信息绝对透明,包括公开披露跟踪病例、关闭学校、取消大型集会、要求居家工作、公共交通和设施消毒,以及大范围病毒检测。韩国的病毒检测量迅速增至每日12000份,甚至设置了“得来速式”检测站。
从意大利的弱政府和美国等例子可以看出,在许多西方国家,多年以来削减预算、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已经破坏了公共防疫系统,导致它无力抵御广泛传播的新型病毒。美国抗击疫情的努力进一步受阻于毒瘤般的党派斗争,正是这种党派斗争试图推翻奥巴马医改——一项已经被稀释的全民医疗覆盖计划。如今,领导美国对抗微生物大军的最高统帅是特朗普总统,让一个向来不相信科学的人指挥抗疫作战,无疑对取胜毫无帮助。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白宫应对新冠病毒特别小组本周终于采取了“全政府以及私有部门”共同抗疫的新方式,这支基于数据和科学采取行动的团队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建立且维持着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自由民主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某种程度上也包括)英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就做的比美国好得多。
当然,新冠肺炎的故事还没划上句号。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或多或少和伯格鲁恩研究院最近发布的《国家治理指数报告》结论相一致:能力和绩效合法性与民主没有必然的关联。许多非民主或威权主义一党制国家往往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正如中国学者张维为所提出的那样,未来世界政治若要分类,很可能不是分为民主和专制,而是分为良政与劣政。
在遏制大流行病的问题上,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指出,全球协调合作陷入瘫痪的现象尤为可悲。近年来,整个西方爆发的民粹性民族主义削弱了主要国家之间合作的能力,使世界陷入危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曾在布朗领导下的二十国集团中为避免全球经济陷入萧条而共同努力。
结构性现状进一步削弱了全球合作的能力。现有的多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在这个问题上几乎已无济于事。原因有二:
第一,这些多边机构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和效力。它们诞生于二战之后,但至今重心仍偏向于战后崛起的大国,而没有适应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崛起所造成的新的实力格局。这促使中国和其它新兴大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仍处于构想中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这些机构成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去殖民化浪潮,它们的合法性在根本上是基于各国主权的,宗旨是防止这些国家之间爆发冲突或战争,当今这个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大流行病、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问题都会跨国跨境传播,使这些机构显得力不从心。
与其为了改革现有全球机构而相互内耗或陷入冷战式分裂,更有益的做法应当是围绕美国、欧洲、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共同利益来构建新的平台,共同面对那些与相互依存性并生的挑战。诚然,所有国家都应当受邀加入这些新兴平台,但只有当这些平台的治理结构真实反映当今世界实力格局时,才能保证行动的果断、有效和及时性。这些新兴机构的合法性不应基于国家主权,而应基于所有人应对共同挑战所必需的共同能力。
首先,应当就这些新兴机构作出承诺,不是通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抽象论述,而是通过聚焦于中美共同面临的这些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平台。
对美国来言,最大的问号是今年11月的选举是否会开启这样的可能:让乔·拜登当上总统,并采用这个路线,以此取代特朗普危险的本土主义。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符合我们在过去几周里所经历的相互依存的现实。对中国而言,最大的问号是它是否愿意在制度层面说到做到。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确实做到了——向意大利提供了100万个口罩和10万个呼吸机——行为虽小,意义很大。而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德国,为了应对本国日益迫近的危机,已经禁止此类医疗防护设备的出口。
新冠肺炎肯定不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场大流行病,但它告诉我们,为了各国全体民众着想,东方和西方都必须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以适应21世纪不可逃避的现实。
(观察者网凯莉译自《世界邮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