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怎麼"投":投票有規矩 投資有重點

中新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據中新網報道歷時27個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16日在北京宣告開業。在釣魚臺國賓館,57個創始成員國代表團團長共同按下標誌亞投行正式啟動的啟動鍵,一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一刻。

亞投行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其總部設在北京,成立的宗旨就是促進亞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

回顧過去的27個月,中國2013年10月正式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2014年10月,包括中國在內,以及孟加拉、汶萊、柬埔寨等首批22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簽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2015年6月,50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共同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另外7個國家隨後在年底前先後簽署。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括中國、韓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在內的1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股份總和占比50.1%)已批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並提交批准書,從而達到《協定》規定的生效條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截至昨日,亞投行有57個創始成員國,作為域內國家參加的有37個,包括中國、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作為域外國家參加亞投行的國家有20個,包括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等17個國家,還有非洲的埃及和南非,以及拉美的巴西。

亞投行設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

亞投行的治理結構分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每個成員在亞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16日當選為首屆理事會主席,德國理事托馬斯·史蒂夫和印尼財長班邦分別當選為理事會副主席。

理事會可將其部分或全部權力授予董事會,但不包括吸收新成員、增減銀行法定股本、中止成員資格、裁決董事會對本協定的相關解釋或適用提出的申訴等11項權力。

董事會將負責亞投行的總體運營,為非常駐,除非理事會另有規定。其權力包括理事會的準備工作、制定銀行政策、就銀行業務做出決定、監督銀行管理與運營並建立監督機制、批准銀行戰略、年度計畫和預算、視情成立專門委員會、向理事會提交每個財年的賬目等。董事會共有12名董事,其中域內9名,域外3名。

金立群當選為亞投行首任行長。行長是最高管理人員,只能從域內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行長不能兼任理事、副理事或董事、副董事。雖然擔任董事會主席,但沒有投票權,只在正反票數相等的情況下擁有決定權;可以參加理事會會議,但也沒有投票權。

亞投行將推動區域內基礎設施領域發展

就亞投行具體投資領域也引起廣泛關注,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表示,初期融資重點包括交通、能源、城市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倉儲配送等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等。

在此前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中指出亞投行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並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夥伴關係,應對發展挑戰。

據央視報導,除基礎設施外,海水、垃圾處理這樣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專案,以及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專案也是亞投行青睞的對象,此外專家也表示,作為新世紀成立的第一家多邊國際金融機構,亞投行要投資的專案自然還要反映新世紀的一些特殊需求。

財政部亞太中心副主任周強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亞投行貸款支持的重點領域就是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專案的範圍包括公路、橋樑、港口、機場肯定會是亞投行的重點領域。在周強武看來,整個亞洲地區在資訊自動化方面整體還處於一個比較落後的水準,所以亞投行未來投資的一個方向可能包括彌補亞洲區域的數字鴻溝,能夠促進在數字發展上增進亞洲區域的互聯互通。

亞投行的正式開業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時事件,亞投行將會作為多邊開發體系的新成員、新夥伴將會促進亞洲,乃至全球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多造福世界人民。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中國和亞洲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命運是一體的,只要有助於促進亞洲地區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中國都願意做。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前景,也是中國倡議成立亞投行所要達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