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崔巍:中國兩大風險與日本當年極其相似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李哲】如果長週期來看中國經濟,2014可能是中國經濟轉型調整中的重要年份。

從之前外界普遍預測的高增長,到管理層今年明確提出經濟“新常態;從傳統的貨幣政策調控,到新常規的創新型貨幣工具使用;從一輪又一輪的房地產救市,到本輪房地產市場持續乏力。由此看來,政府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在不斷提升,同樣,對靠傳統刺激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徑,政府態度也更謹慎。

在整個經濟下滑階段,房地產下滑所引發的銀行業壞賬風險也接踵而來。僅今年上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末上升逾10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加的規模,不良貸款率也從1%升至1.08%。

一邊是經濟持續下滑,一邊是可能暴露的風險不斷疊加,中國經濟似乎腹背受敵。就此《亞太日報》專訪了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之一的美銀美林的董事總經理、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分析主管崔巍。

崔巍認為,中國經濟要謹防步入日本後塵,有兩方面的風險目前與日本當年相似。一方面是壞賬問題,中國目前的壞賬規模已經大到不能通過正常途徑來解決,需要一輪比較大的剝離。而隨著影子銀行的摻入,情況更為複雜,解決的難度也很大。

另一方面,每次經濟下滑都通過政府投資刺激,來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在穩增長與調結構平衡中,過於傾向穩增長,最終將調結構付諸東流,對長期經濟非常不利。

實際上,崔巍對中國經濟“危言表態當引發密切關注。IMF以及世界銀行對中國經濟最新的風險提示也都覆蓋於此。

IMF認為,影子銀行問題在中國的融資增速已達到銀行信貸增速的近兩倍。報告指出,中國需要更密切監測不斷激增的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銀行業務。

世界銀行則指出,中國為了盲目追求短期增長目標實行過於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將不利於實施有利於長期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各項改革。中國政府短期的主要政策挑戰是加強金融部門的市場紀律,從中期來說則是如何保持改革勢頭。

以下為亞太日報對美銀美林董事總經理、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分析主管崔巍先生的採訪實錄:

亞太日報:滬港通日前被推遲,您覺得今年開啟的概率大嗎?

崔巍:今年年底之前滬港通開通的概率是很大的。港交所也說技術層面基本上都準備好了,就等監管層開綠燈。

亞太日報:許多機構認為,滬港通能為A股帶來一波牛市,您怎麼看?

崔巍:短期內的影響可能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因為整個額度占上海交易所的2%都不到,目前市場對這個預期很大,可能很多投資者在早幾個月已經往這方面占位。短期來看,對短線的A股走勢未必是好事,但中長線的話,隨著額度的不斷提高,對A股是一個比較利好的消息。

亞太日報:在目前國內經濟仍然疲軟之際,有一些外資投行認為,目前A股牛市已經確認,您對此怎麼看?

崔巍:我不覺得中國A股進入牛市了。整個經濟的基本面問題仍然沒有好轉,根本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如果改革到位的話,對A股長遠會有比較大的幫助,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目前為止中國最根本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產能過剩;二個是杠杆過高,內需不足。這些問題未解決之前,盈利層面很難有大的好轉,光靠政府短線刺激的話,日本過去20年的經驗已經非常明顯,光靠政府短期刺激,不是一個長遠塑造牛市的好辦法。

亞太日報:今年政府在整個宏觀調控方面,尤其在貨幣政策的使用上,採取了非常規類的創新貨幣工具,但目前也未見效。如何能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

崔巍:錢就像流水一樣,很難控制,不是政府想定向就能定向,可能控制住第一步,但第二步、第三步是很難控制。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方面,目前政策偏向於穩增長,調結構相對占的比重少了一些。

8月份之前,保增長的力度大一些,8月份之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但整體上,監管層還是想維持一定高的經濟增長,希望在經濟增速不錯的情況下調結構,但維持增長靠的這些手段,可能會造成問題更加嚴重,這裡面是有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問題。

從股市的長遠走勢來看,短期增長即使有些陣痛,只要金融系統維持穩定就沒有問題。

亞太日報:經濟陣痛方面,有一個很受爭議的問題是“剛性兌付,這方面是否需要及時打破?

崔巍:是的,如果剛性兌付不打破的話,中國的資源調配就做不好,因為錢肯定就會往有剛性兌付的地方跑,剛性兌付的地方往往不是經濟層面最需要投資的地方,這裡面有兩大塊,一塊是地方政府借債,二與房地產相關。

地方政府借債的話,最近出臺43號文,政府也準備進行控制。房地產方面,這幾年下來,市場有一個基本共識,政府不會讓房地產出太大問題,因為地方政府的收入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要靠房地產,這是一個基本層面的判斷。

如果有這個判斷的話,特別是過去幾輪,每一輪房地產有轉弱的跡象,政府都出來救市,給外界一種道德風險的感覺,這對中國經濟長遠的話,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造成的結果是錢越來越多往房地產領域跑。目前為止,中國房地產投資明顯過剩,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水準,這是一個超前投資的現象。

房地產投資超過一定程度,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是一個很不好的投資,因為它沒有長期效益,不像投資RND、教育等,對中國長遠生產率有很大幫助。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空房子,對中國經濟沒有好處。

亞太日報:今年以來,房地產整體是往下走,怎麼看待它後續的走勢?

崔巍:房地產短期很難有很大起色,市場會持續疲軟,希望不會出現大的坍塌情況。

亞太日報:您之前研究報告有提及,中國經濟有可能步入日本後塵,房地產是重中之重,這種概率目前有多大?

崔巍:很難說具體的概率。但日本的前車之鑒值得中國警惕。日本當時出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壞賬方面拖了近十年,1992年日本房地產市場開始下行,但真正解決銀行間的壞賬問題拖到了2002,這個問題越拖越大

另一個問題是,在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日本也做的非常不到位。每次經濟下滑都通過政府投資刺激,來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沒有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這兩方面對當前的中國經濟來說,都值得關注。

亞太日報:您之前預計中國的壞賬比日本或者2007年以後的美國所面臨的壞賬更大。這方面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崔巍:壞賬問題一日不解決,中國的資源調配就達不到合理水準,拖的越久問題就越大。比較好的策略是美國的方式,金融危機之後,儘管短期陣痛很大,但在這一過程中,基本上把壞賬問題解決了,現在美國股市遠遠超過07年的高位,很大的原因是市場對美國的金融系統有信心,另外對它的經濟增長以及長遠持續性比其他經濟體高。因此,處理壞賬問題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拖著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把問題不斷擴大。

亞太日報:現在的壞賬能否從90年代剝離不良資產方面有一些借鑒?

崔巍:是的。中國目前的壞賬規模已經大到不能通過正常方式來解決,需要一輪比較大的剝離。但這一輪的情況要複雜很多,90年代的金融系統最主要是幾大國有銀行,而且大部分借債人是國有企業,這一輪有金融系統、有影子銀行的摻入,要複雜的多,所以這也是政府在金融系統出很大問題之前就把壞賬剝離的可能性不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