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曼德勒,蒲甘……来一次伊洛瓦底江沿岸的修行

亚太日报

text

当我真正坐上飞往仰光的航班,和我最初的缅甸旅行计划隔了三年。一直觉得如缅甸越南这些目的地,因为宗教色彩太过浓郁,少年时不敢触及,也觉得人们的眼神太过犀利,心生畏惧,但这次缅甸之后,发现它如此令人着迷。

朋友说,那是因为它们确实是写在你身体里的城市,它们会用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你。

1.到仰光去,这是故都啊

大多数游客到缅甸的第一站都是仰光,这里是缅甸曾经的首都。从北京到仰光,最佳航班是从曼谷转机的泰国航空,全程大约7个多小时,无长时间停留的转机航班。此外,从昆明等地也有转机航班,直达是不期盼了,既然转机就找个好玩儿的机场。仰光和北京的时差是一个半小时,我也是觉得很奇妙。

第一眼看到的仰光跟我想得差不多,很像中国的一些城市,住在使馆区的Belmond Governor’s Residence酒店,周边宁静,好像是住在北京三里屯的使馆区的地位。这间酒店小而隐秘,是仰光最好的酒店,更像一座提供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和建筑的“博物馆”。

酒店主楼是一栋柚木宅邸,由亚美尼亚富商兄弟Samuel和Carapiet Balthazar在1920年代建成,他们也是仰光市中心银行街上的巴尔萨泽大楼的建造者。这座宅邸于1952年卖给政府,作为的克莱尼邦(现称克耶邦)首脑的居所,后来成为总督的官邸,1990年代整栋建筑被改建为豪华酒店。

Belmond Governor’s Residence酒店的泳池

到缅甸要先喝第一杯酒,带来微醺,那就从酒店的吉普林酒吧(Kipling Bar)开始,它因旅行作家Rudyard Kipling而得名,纪念其遍及缅甸各地的旅游足迹和丰厚的缅甸主题著作,不妨也找他的作品来读,更多的了解缅甸。

如置身雨林的餐厅

出发去仰光大金塔,车程是10分钟。

脱掉鞋子,走进大门,坐电梯直上,踩在地上才感觉到踏实。游客或本地人在白色和金色的塔座之间顺着步道顺时针行走。夜幕降临前的夕阳西下,当地人盘坐在地上,天空变幻出旖旎的颜色,从蓝到粉红到橘色到紫色,最后变成深蓝,巨大的金塔熠熠生辉,金色的光照亮整个城市,宗教信仰的力量,平缓而有力,是掷地有声的,却一直是我不太想多提及的。

很感动的一点是,缅甸人会坚持穿着传统服装,仰光还不算最典型,但在其他城市和地区,所见的人们几乎都会穿着“隆基”,而且男女穿着方式有很大不同,男士有大约十多种的穿着方式,特别有趣,入乡随俗一般的,请也买上三条隆基,穿着逛佛塔。

金光闪闪的大佛塔

女人们脸上会涂抹“檀娜卡”,开始我以为是宗教装饰,询问了之后,原来有三种作用,最主要功能竟然是“防晒”,它是一种奶油色的膏状树皮提取物,有人只是随便涂抹,有人画成美丽的图案。

坊间说,画着“檀娜卡”的姑娘最美,于是也跟风似的在脸上画上树叶花朵,后来我在蒲甘的早市里,买了石磨和这种树干,回来准备继续用,当然也有现成的面霜可以直接买来用。

画着“檀娜卡”的人儿在制作木器

2. 在曼德勒的岁月里 如时光沉浸

从仰光搭乘境内飞机飞往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我带着George Orwell的《缅甸岁月》,书里描述了缅甸的很多情景,这本书伴随我整个缅甸之行。

蜿蜒的伊洛瓦底江,水面平静

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起源于喜马拉雅山,顺流直下纵贯东南亚缅甸的中心地带,一路奔流汇入安达曼海,沿途流经最后的皇都曼德勒和两千多座古老佛塔的故乡蒲甘。

曼德勒郊外的静谧棕榈林迎风摇曳,赤脚上山在曼德勒山上看夕阳,佛塔在平原的绿树间若隐若现,那些白色的塔有着莫名的性感,就像书里说的:“他们就像是躺在平原上的女人的白色乳房。”

曼德勒一瞥

白身金顶的佛塔在阳光下闪耀,满载成袋大米或木材的商用船只不时从游轮两侧经过,远处的茅草屋和屋下的牛棚,让人心生好奇的当地景象,路过的是那些巨大的竹筏和水上的漂浮加油站。

曼德勒唯一要去的景点就是乌本桥。

乌本桥,你可能在很多地方见过这条桥

可能是所有没来过的人在网上看到的、关于缅甸的、仅次于仰光大佛塔之外的、最代表缅甸的照片了。乌本桥在1851年建成,全长1.2公里,用了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之字型的设计跨越陶塔曼湖,慢慢走大约1个小时。

小船载着我们从水面上靠近乌本桥

我是懒了,去的那天也阴天,没有看到传说中夕阳西下,金红相间背景下的“乌本桥日落剪影”,好在在码头搭了当地传统木船,泛游于湖面上,举着香槟,近观乌本桥,望桥上人来人往,倒也心生了几分惬意。

可口的虾饼,香香脆脆让人停不下来

临湖有不少商贩,小摊儿上的食物看起来也诱人,油炸的虾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想和当地年长的老者攀谈几句,却发现只有年轻人交流起来才不会太费劲。

选择了坐游船从曼德勒到蒲甘,搭上Belmond Road to Mandalay游船,这艘游船的命名来自于创始人,他却从未去过蒲甘。这是我今年坐的第二艘河轮,为了灵性的伊洛瓦底江之旅。

其实之所以预定了这三天,还是因为船上请来了两位瑜伽冥想导师,有时候,人需要一些自我的空间,和自己对话,发现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在陌生环境里寻找另一个自己。

船上的两位瑜伽老师

搭上船,沿河而走,从曼德勒前往蒲甘,或者反向行之,沿途停靠有很多的陆地观光、冥想与瑜伽、单车与马车、发呆或徒步。我们在一间寺庙里冥想,一个小时的时间,好像精神脱离了身体的存在,思绪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以飘得出去,但也回来很快。

老师说:“不要禁锢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放下来,发出去。人们很容易钻牛角尖,但一旦跳出来看事情,才会发现,事情远比自己想的要容易解决得多,有时候并不是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是你并没有真的想解决它。”

临近蒲甘,河面上的小船多了起来,上面的渔民们忙着撒网捕捞,风景逐渐变化为大片农田和其中辛勤犁地的黄牛,我在船的顶层甲板上吹着风,喝着咖啡,看着陆地变化色彩。被称为舍利塔的佛塔伫立在两岸,大部分是纯砖砌成,与曼德勒附近的佛塔相比,有些过于肃穆,但同样令人过目难忘。

3.在蒲甘 捧着奶茶看佛塔

到达蒲甘的前夜,船长说:“倒计时3分钟,大家在船头等候。”远处的星光点点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多,汇成一片,像是光的流动,又像是染红了伊洛瓦底江,漂流而下……越来越近才发现,这是蜡烛连片,从蒲甘的岸边流淌过来,就是20个人,两条小船,工人一枚一枚点燃烛台放入江里,节奏不紧不慢,要让蜡烛不灭,还能连城光海,这惊喜,不亚于人生被第一次求婚。

夜晚的邮轮,泳池里放上了莲花灯,特别美

到达蒲甘的清晨,心情无比愉悦,站在甲板上深呼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远眺,葱茏的自然风光中伫立着大量令人心醉的砖石和砂岩佛塔。

上岸搭车,去看最大最优美的寺庙是阿南达寺,高大的白色建筑里供奉有四尊大型佛像,有很多来自欧美的游客,或者宗教的追随者和虔诚的信仰者,在寺里长坐冥想,阳光从寺庙墙上窗孔中透进来,打在寺庙的墙壁上,是金色的,分明看到的是金色的光。

蒲甘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最早其实是伊洛瓦底河畔的一片乡野,有20多个村落,虔诚的佛教徒阿奴律陀国王在1044年建立了蒲甘王,在他征服直通王国之后,得到了数十部《三藏经》,也虏获了数百名高僧和大批工匠,于是蒲甘佛塔群,就是在这些人的手中诞生了。

蒲甘的清晨

据说前后两百年间,蒲甘方圆数10公里范围建了四百万余座佛塔之多。现存的佛塔还有3122座,所以,蒲甘回来不看塔,也正因为如此。

蒲甘的当地市场Nyaung U Market,草棚搭建,本地人熙熙攘攘,被摊铺分割成不同的步道。

这里有茶店、早点铺、水果摊、肉铺、工艺品摊……缅甸人很热情,愿意接受拍照,但出于礼貌还是建议先打招呼,他们会很专注地和你介绍自己的货物,但也不会因为你不购买而改变态度。

市集里的手艺人

摊铺上的各种新鲜的水果、腌渍菜、工艺品,当地人在早点摊儿吃着拌面早餐,看得我馋到不行。

出来前买了水果,然后在市场门口的茶铺喝一杯缅甸奶茶,这种加了炼奶的奶茶,几乎可以让人甜上一整天。

市场上的一个档口,闲暇时,大婶的手中也没停止干活

在蒲甘,每天的节奏都在变慢,以看日出看日落,作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傍晚,攀上一处佛塔废墟,瑞山陀塔是最佳的落日观看点,也可以跟着当地导游小伙子去攀爬最佳的私密观看点。

这次去的佛塔废墟和传统的那个地方不同,这里没什么游客,也没有非常多的长枪短炮,我就坐在石墙上,看着落日西下,天空变色,佛塔从砖红色变成了平原上的剪影,导游小伙子Soe说:“我生在这里,从老城搬到新城,每天就是看着这些佛塔,它是我的家,也是我的生命。”

我们并肩坐在塔顶,夕阳打在他的脸上,他的牙齿白白的,笑容灿烂。

临行的最后一天的清晨,我在船甲板上冥想,此刻,好像自己也融入当地的景象,像是所有缅甸的人一样——

那些驾驶马车赶着小马的中年男人,船上无微不至关心你的服务生,小巷子里问你要不要喝茶的茶店老板,用右手吃午饭的白衬衣男人笑眯眯的接受你的拍照,市场里的小男孩啃着生的香蕉目光澄澈,卖酱菜的老婆婆因为要出境还重新梳理了发髻,小吃摊上的文身青年向我介绍他吃的缅甸粉面……

这一切都好像不期而遇,但又好像似曾相识。

**Tips: **

最佳出游季节 :每年八月到来年三月。

游览 :缅甸可呆的时间很长,建议花上至少3天,来一次曼德勒-蒲甘船游之旅,游览庙宇和佛塔,闲逛集市并在漆器工作坊中与当地手艺人交流。

交通 :Belmond Road to Mandalay是一艘往返蒲甘与曼德勒之间的豪华河道游轮,沿途停靠在缅甸的地标点,包括古城蒲甘、皇都曼德勒,以及实皆山等,并且熟悉当地的专业导游全程陪同。

购物 :蒲甘有两大著名工艺——陶瓦和漆艺,几乎是纯手工制作,每个工匠只负责一个步骤,复杂程度和细致程度让人咋舌,小到首饰盒、大到柜子床榻,不少人会购买走水运回国。此外,当地工匠作坊和家庭工坊的扇子也很特别。

(来源:客运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