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楊培東獲美本年度“天才獎”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林小春)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本年度的“天才獎”得主29日揭曉,44歲的納米材料學家楊培東為24位獲獎者之一,他因對半導體納米導線和納米導線光子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麥克阿瑟基金會在對楊培東的獲獎評價中說,過去十多年來,從研製出第一個納米導線激光器到現在設計納米導線太陽能電池,楊培東領導的團隊在納米導線光子學研究領域取得多個重大突破。除基礎研究外,楊培東還注重納米導線的實際應用,他的研究成果已體現在熱電廢熱利用商用設備、化學感測器、光學開關等方面。

該基金會說,楊培東現在的研究重點是人工光合作用,利用半導體納米導線與細菌成功開發出“人工樹葉”,能夠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展現出商業化應用的前景。“楊培東在納米材料科學方面的進展為應對清潔、可持續能源方面的全球挑戰開闢了新天地。”

楊培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這是對我們過去10來年在半導體納米導線方面研究的認可,對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人工光合作用是一個非常大的促進,鼓勵我們繼續利用半導體納米導線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

楊培東表示,對於自己被提名以及得獎,他事前一點都不知情,這個基金會的運作過程非常秘密,得獎對他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驚喜”。

他說,“人工樹葉”利用太陽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烷、丁醇與乙酸等,其原理跟大自然中綠葉的光合作用類似,但其效率高於自然的光合作用。

但他也強調,現在無法預測“人工樹葉”什么時候能夠進入應用。“我們經過10多年的努力,直到今年年初才有這個突破。可行性是可以了,但能不能大規模應用,還要今後5到10年內繼續努力”。

楊培東祖籍江蘇,1993年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1999年,年僅28歲的他便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助理教授,5年後被聘為終身教授。2014年,楊培東還被英國湯森路透公司預測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創設於1981年,旨在表彰在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創造性人才,每年評選20名至30名傑出人士,並在5年中給每人提供總額62.5萬美元的獎金,讓他們能更自由地繼續探索。楊培東之前,已有陶哲軒、莊小威、陳露、何琳和張益唐等華人科學家獲得過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