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 | 美澳日印联手抗华?就当个“春节小品”罢了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萧萧

2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与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举行会谈。这次访问完全超出双边范畴,倒是和中国颇有些关系。对政治新闻非常敏感的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中国日益增长的势头是“双特会”的重点,不仅谈及两国紧密的军事合作,还要共同推进由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参加的“四方安全对话”,该机制被视为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的砝码,据说四国正商讨推出一个联合基础设施计划,“对飙”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可是,这年头,外交“大戏”很多,可是“干货”很少,美澳日印联手抗华?咱中国老百姓真值得把它当回事吗?这也是个挺有趣的话题。

要当“润滑油”,别当“地沟油”

据知情者介绍,“双特会”再次重申美澳军事联系的重要性,还不忘谈及两国要“协调”与中国的关系,这让人想起前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卡莱尔的一句话——“澳大利亚,是美国处理美国与中国之间、美国伙伴处理他们与中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部分。”听起来很拗口,但非常直白地表露了美国对澳大利亚的战略地位,以及澳大利亚所能期待的美国支持。

从21世纪第二个十年起,美国向亚太转移战略资源的步伐在加快,主要瞄准对象,显而易见就是中国。在加强亚太各国安全关系上,美国的重点,北面是日本,南面就是澳大利亚,而且从亲密程度上,美澳军事、经济和政治关系更密切些,于是乎,澳大利亚在亚太事务上总有些“傲娇”的底气。

以2012年美军轮驻达尔文港为标志,美澳军事关系达到冷战后的新高度,特别是利用中东反恐、亚太演习等等多边机会,实现了大范围的联合作战能力提升,举个典型例子,美太平洋空军司令部里,平时保持着大约20名澳方军官,其中一人还常驻珍珠港的希卡姆空天作战中心,负责参与指挥控制整个亚太的美军或盟军的空天及信息行动。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正按照美国的意愿,强化军备,特别是在美国新“印太”战略下推进军备建设。比如去年开始升级的西澳州斯特林基地,不仅规模居该国之首,未来还将向美军开放,能保障美澳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快速响应,甚至对南海局势都有一定影响。

事实上,面对中国崛起,美澳都有“该怎么办”的“心中之结”,但美国的心态更急迫些,不仅希望用擅长的安全资源进一步收拢伙伴,“带好”队伍,同时又要让伙伴分担防务责任,让“老大”有喘息机会。

在这种思维下,澳大利亚无论体量还是软硬实力,都是美国很看重的。按照美国学者伊格内修斯的说法,澳大利亚是帮助美国重塑西方与整个亚太关系的纽带,因为作为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与八个亚洲国家有共同历史,主要是东盟和印度,还和9个太平洋岛国关系密切,而就整个西方世界来说,澳大利亚更像是和中国打交道的“桥梁”,而这些年密切的中澳经贸关系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观察澳高层的政策,他们在政治站队方面还是明确的——继续维持二战后形成澳美同盟关系,但又不希望这种关系过分绑架自己的国家利益,特别是与中国交往。举个例子,前澳大利亚阿博特政府的一位外交官曾如此回答欢不欢迎美国在澳设立永久军事基地的问题,他说:“我们不欢迎,但我们欢迎美军任何时间来串门。”

这就是澳大利亚看待美国军事存在以及对美军事合作的真实想法,你们可以来去自如,但别建永久基地。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更希望成为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与中国交往的“润滑油”,而不是“地沟油”,正如澳总理特恩布尔在2014年悉尼“澳中商务周”上的演讲,“我们应该应铭记历史。不能想象没有中国对我们人民、文化所做贡献,现代澳大利亚会什么样。”

“啥也指望不了”

正是在“各打小算盘”的心理下,美澳日印四国继2017年11月举行外交官级别的工作会谈后,正试图在今年进一步推进四国安全对话机制合作(英文缩写QUAD),甚至还寻求共同推出一个区域基础设施计划,前者侧重安全方面,基础设施计划侧重经济方面,在分析人士看来,美澳日印为制衡中国可谓费了不少心机。

美国彭博新闻社称,四国有关基建计划的探讨似乎在说明,反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有了新的“经济前线”。悉尼麦考瑞大学安全研究教授贝茨·吉尔表示,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四方体系是一种新的尝试,这可能显得与中国对抗性不那么明显。

可是在专门研究四国机制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眼里,四国的努力更像是一种“艾伦主义”的行为艺术,也就是热衷各种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千方百计展示团结与合作气氛,就像美国喜剧演员艾伦常说的口头禅:“到场,意味着成功了80%。”

事实上,这个四国机制首先源自美国的热心,尽管概念最早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十年前提的,但只是美国在去年“来劲儿”后,才从“历史的冰箱”里取出来继续炒作。 理论上,四国提出一连串所谓的“普世理论”,要打造什么“自由开放的印太”,其内核还是充满冷战色彩的“对冲、平衡的零和思维”,跟中国玩大国博弈,完全落后于时代

而实践上,四国会为了共同“平衡中国”而付出对华关系上的代价吗?答案又是否定的,怀特举了一个案例,你能想象印度愿意为钓鱼岛问题支持日本而牺牲自己的的对华关系,你能想象日本在印中边界争端问题上支持新德里而危及自身对华关系吗?或者,澳大利亚因为日印或者美国需要而跟中国翻脸吗?这就是当今中国实力的现实。

更微妙的是,四国中,每个成员都希望别的伙伴冲在前头,而自己免得首当其冲,澳大利亚商业顾问杰夫·舒伯特说的,用舒伯特的话说, 四方框架是不平衡的,美国特朗普习惯的“美国优先”和“单边外交”,让别的伙伴都有“随时被卖”的担忧,从而失去与中国合作所能得到的“牛肉”。仅靠唱高调或官员们间举行会晤就来营造的四国机制,是一种被伪装成政策的空洞外交姿态 ,四国可能愿意就某个制衡第三国的问题达成共识,但它们愿意采取什么措施来达到目标呢?

在亚太地缘政治中,四方机制不可能起到真正遏制中国的效果,除非四国都愿意为支持其他各方主动挑战并付出真正代价,毕竟这些国家都太重视对华关系了,谁不可能那样做 。即便是那些卖力推销四国机制的西方外交学者也很茫然,他们至今都拿不出什么来对付中国。更有意思的是,四国机制吵吵的越凶,越能让亚太各国明白一个现实,在它们与中国打交道时,这玩意其实“啥也指望不了”。

“这不是你们擅长的领域”

与四国安全对话相比,关于四国推出区域基础设施计划,中国的心态就更轻松了。事实上,只要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排他性政治集团对抗,中国都秉持平常心看待,四国支持的基建合作,如果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合作,中国当然乐观其成,关键是这些国家有这样的真实意愿和实力吗?

日本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长西原正仅以东南亚为例,就证明四国方案的空洞与无奈 。他曾同一个菲律宾外交官谈到四国机制的经济魅力,对方直接抱以不当回事的嘲笑,不忘插上一句“这不是你们擅长的领域”。

处于太平洋、印度洋汇合点的东南亚,有一个6亿人的共同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7.3亿,其名义GDP到2025年将超过日本,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将达到4%,可是在帮助东盟国家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而不是美日澳印四国成了他们最需要和最可信赖的伙伴,一个突出的案例,就是贯穿东南亚的南北、东西高铁和公路网等基建项目,日资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几乎处于“边缘地位”,那些向四国寻求投资的东南亚国家要么面临苛刻的贷款条件,要么必须接受伤害经济主权的“条款”。就此而言,我们大可不必为近乎“画大饼”的四国基建合作太过操心。

还是那句话,中国媒体不必主动把四国机制拔高到撬动亚太地缘政治的高度,就现有发展趋势看,它至多达到“四方清谈俱乐部”的水平就不错了,仅仅是表达四国的不同关切而已,它们都知道该如何以谨慎的方针避开中国的回应。

就像印度国家高级研究所专家贝杰说的,新德里应该多看美国如何跟中国“打牌”,而不是主动凑上去,按照美国的“建议”去和中国打牌,印度应当警惕别被裹挟着去集体对抗中国,那将是灾难性的。同样的道理,无论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的学者也都这样忠告本国政府。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就把四国机制当成一出献给中国观众的“春节小品”,踏踏实实地看完拉倒吧。


作者简介:萧萧,亚太智库研究员,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迄今已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国际先驱导报》《世界新闻报》《新民晚报》《青年参考》《南方周末》《凤凰周刊》《兵器知识》《兵器》《现代兵器》《兵工科技》《舰载武器》《坦克装甲车辆》等主流媒体发表作品超过5000篇,并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有所参与。

华府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