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德的“外交周”收獲幾何?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法國首都巴黎發生震驚國際的恐怖襲擊後,法國總統奧朗德即刻展開行動,從軍事、內政、外交等方面多管齊下加強應對恐怖主義威脅,並爭取更多的國際社會支持。近一周,奧朗德先後與英、美、德、俄等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就反恐事宜協調立場。

分析人士認為,從奧朗德近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看,“作秀”的成分較大,法國的目在於爭取到多國的反恐支持,但在消除恐怖隱患的具體問題上,恐怕需要法國自己付出實際行動才能奏效。

更微妙的是,在奧朗德造訪俄羅斯前夕,發生了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擊落的事件,這對奧朗德多少有“逼上梁山”的味道,或迫使這位法國領導人就此做出較明確的表態,但種種跡象表明,法國更關心的是如何防範恐怖主義威脅,既不願意被美國“綁架”,又不願介入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恩怨情仇”。

近一周稱得上是奧朗德的“反恐周”,23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法國與奧朗德舉行會談。隨後,奧朗德24日飛往美國在華盛頓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25日在巴黎會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26日前往莫斯科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京。

從各方表態來看,奧朗德確實得到了有關國家的支持,期間,法國也宣布了一系列打擊恐怖主義的措施。

卡梅倫23日與奧朗德會晤後強調,他堅決支持奧朗德總統加強空中打擊力度的決定,並說“我堅信我們也應該這麼做”。奧朗德說,法國將加強對“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目標的打擊力度。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將加入軍事打擊行動。

在美國,美法兩國領導人宣誓共同加強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稱,雙方持續長達一小時的聯合記者會顯示出美國與其“最古老同盟”已躍升至最親密的跨大西洋同盟。

但西方媒體同樣嗅出了這場會議中“不和諧”的味道。美國媒體評論說,兩國領導人在白宮的聯合記者會似乎是一場故意策劃的“口頭團結秀”。目前,兩國在如何更有效地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仍存分歧,在組建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更為廣泛的國際聯盟這一問題上,雙方有不同看法。

例如,奧朗德意欲構建的“國際反恐合作聯盟”是否包含俄羅斯,各方在敘利亞打擊的目標是否一致,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系如何理順?這些難以處理的關系讓組建國際反恐大聯盟的前景暗淡。

對於上述問題,美國和法國擁有各自的政治立場。盡管在奧朗德到訪美國前,輿論曾普遍期盼奧巴馬能對美國對敘戰略做出調整,以采取更大力度的打擊行動,但根據美國公布的調查顯示,約有66%的美國民眾認為,奧巴馬沒有出臺一個明確的打擊“伊斯蘭國”計劃,奧巴馬仍然堅持他此前提出的戰略,這意味著美國不會接納俄羅斯加入西方主導的反恐陣營。

奧朗德則重申,如果俄羅斯能集中力量打擊“伊斯蘭國”,承諾幫助敘利亞實現政治過渡,法國可以與俄羅斯開展合作,就打擊“伊斯蘭國”加強協調,並強調如果俄羅斯能夠把軍事行動集中在打擊“伊斯蘭國”上,法國不把任何一方排除在外,法國已准備好同俄軍艦在地中海東岸展開合作。

可見,奧朗德在美國得到了美國的反恐口頭聲援,而在具體行動中雙方默契度能達到何種高度,尚難以預料。

回到巴黎後的奧朗德25日會見了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雙方表示將攜手打擊恐怖主義,而具體如何做,估計在當前這個微妙的時期,雙方不會把私下達成的意見公之於眾。因為26日奧朗德與普京的會面將是他這次外交斡旋的重頭戲,關系到法國的反恐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