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区精准防控背后的“智慧支撑”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智慧小区门禁系统页面。 张林虎 摄

(抗击新冠肺炎)内蒙古社区精准防控背后的“智慧支撑”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20日电 题:内蒙古社区精准防控背后的“智慧支撑”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别看我年龄大,可我们有新物件,买菜回来刷身份证就能回家。”家住呼和浩特新城区团结小区的吴爱娣说。

团结小区是新城区最大的老旧小区,居住人口约2.4万,近500个店面商铺,15个驻小区单位。疫情防控初期,经常遇到联系不到现住户、信息不对称、跟踪随访难度大等问题。

为此,团结小区疫情防控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在现有高龄老人、残疾人身份认证系统基础上,把信息化服务管理引入社区防疫工作中,短时间内开发出吴爱娣说的“新物件”—小区出入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图为智慧小区门禁系统页面。 张林虎 摄

团结小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晓玲说,在系统中录入信息后,居民出入小区时,只需刷一下身份证,信息就会在电脑上弹出,即可通行。

“这样能确保小区进出人员信息不漏登、不错登,也化解了居民因登记信息等待期长、相互近距离接触、车辆拥堵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有效监管居家隔离的外省返呼人员。”陈晓玲说,如果有人在隔离期间擅自外出,系统会自动提示工作人员。

图为工作人员演示门禁系统使用情况。 张林虎 摄

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各地利用信息化平台,在人口网格化排查、居民电子通行证、重点人员智能外呼核查、小区及城市出入口登记、便民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科技化水平。

在呼和浩特回民区富兴花园小区,居民测过体温后,走到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前,井然有序地刷脸通过。

自疫情防控以来,回民区44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并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实现524个小区全覆盖,织牢了疫情防控隔离网。

“虽然投入大量人力,但登记信息真实性识别困难、外来人员身份甄别难度大、测量体温设备不稳定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回民区发改委主任吕方说。

图为业主在小区出入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刷身份证。 张林虎 摄

如今,智慧小区门禁系统通过手机扫码,建立常住居民档案,包括身份、人脸信息,做到一人一档,全员实名制。居民进出采用人脸识别代替刷卡进出,排除代刷卡等现象,并对进出人员进行抓拍,做到人过留影、有迹可循。

吕方告诉记者,该系统通过红外人体测温传感器,对进出人员自动测温,实时语音播报。对发热人员自动实时预警、同时可控制门禁不予开门,数据还可实时上传“智慧平安社区社控综治平台”。

“对于外来人口,使用人证核查,需要刷身份证进行人证比对后才能进入。”吕方说。

图为团结小区出入登记点。 张林虎 摄

截至目前,回民区已完成15个小区设备安装工作,下一步将为辖区所有小区安装。

在被称为“草原云谷”的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同样利用大数据产业基础优势,依托智慧城市平台,将原来的智慧城市核心公众号紧急拓展成为疫情特别版,运用大数据精准防控疫情,手机就是居民的电子通行证。

辖区居民和外来人员通过实名制注册,能够及时关注政府发布的公告公示,也为掌握动态人口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监管后台可以随时调度重点人员身体状况和居家隔离情况,并可与对应的小区、网格和社区进行信息共享,真正形成了利用大数据精准硬核防控的工作局面。

除此之外,居民还可在“便民服务”板块进行线上购物,所购的蔬菜水果、米面粮油、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须品将会免费配送到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