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紛紛破滅,美媒盤點2015十大藝術事件

澎湃新聞

text

【亞太日報訊】爭端與和解並存、破壞與再興交織,這就是2015年度的重大藝術事件留給人們的印象。澎湃新聞發文稱,面對剛剛過去的2015年,美國《藝術新聞(theartnewspaper.com)》網站逐月回顧了所發生的重大藝術事件,在年終總結中感慨過去1年的藝術世界恰似走上了一段從理想主義到偶像毀滅的旅程。

1月:大英博物館首次出借所藏帕台農神廟雕塑

大英博物館悄悄將所藏的一座帕台農神廟的大理石雕塑(河神伊利索斯的無頭雕像)出借給聖彼德堡的冬宮博物館,這在希臘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因為這是大英博物館首次出借其所藏的帕台農神廟雕塑,而且因為這無疑鼓勵其他博物館向英國方面提出非正式的求借意向。這對希臘來說非同小可:其他機構申請出借,也就意味著承認英國對這些文物的所有權。作為回應,雅典的基克拉澤斯藝術博物館推遲了交付出借給大英博物館的藏品。

2月:美軍徵召藝術專家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戰亂頻仍之地,美軍開始招募博物館館長、考古學家和文物保護專家,力求保存文化遺產。諸如“伊斯蘭國”之類的恐怖組織不斷襲擊文化遺產,作為他們推進戰爭的工具。在這一背景下,成立一支專門隊伍以防止此類破壞活動,看來就愈發緊要。在上世紀70年代,美軍停止徵兵,這一方面使它成為一支完全專業化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也就意味著此類領域專家不再出現在軍隊中。因而,現在這樣的徵召可以說是必要的。

3月:敘利亞藝術家在國內外展現他們的適應能力

敘利亞的動盪局勢不斷升級,該國藝術家在國內外面臨的困境也日益增多。《藝術新聞》採訪了敘利亞裔亞美尼亞攝影師Issa Touma,他以藐視戰火的姿態撐起了第12屆阿勒頗國際攝影節,為這座兵連禍結的城市帶來了一絲正常的氣息。《藝術新聞》還發現,相比於留在國內,那些進入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敘利亞藝術家所面臨的情況更加複雜。

4月:畫廊獨攬美國的公開展覽

根據一年一度的博物館觀眾調查,《藝術新聞》統計得出,美國68家博物館展出的近600場展覽中,有30%優秀個展的藝術家由下面五家畫廊代理:Gagosian、Pace、Marian Goodman、David Zwirner和Hauser&Wirth。這一調查結果促使人們思考博物館和畫廊之間的關係。在2007年至2013年間,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所展出的12場主要個人作品展中,有11場的藝術家由上述5家畫廊的代理。

5月:英王室出售典藏的古代大師作品

威尼斯雙年展並不是去年5月唯一值得關注的重點。《藝術新聞》花了很大的篇幅報導了英國皇室出售典藏大師作品的消息,這些收藏了幾百年的傑作,在拍賣會上被拆散、出售,其中的許多件還曾對公眾開放。拍賣所得款項大多用來保養宮殿。這些作品的畫家中不乏貝納多·貝洛托、威廉·透納、尼古拉·普桑這樣的大師。因為博物館買不起它們,這些作品大多被私人買家收藏,這也就意味著,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些作品將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6月:大英博物館加強與海灣地區的聯繫

大英博物館將向紮耶德國家博物館長期出借價值數億英鎊的藏品。後者位於阿布達比,將於2016或2017年開張。將要出借的古代埃及、亞述、腓尼基和波斯文明的古代藝術品無一不是世界級的古代瑰寶,其中有的還屬大英博物館5000件重量級藏品名單,通常只作短期外借。大英博物館說,目前還沒有簽訂正式合約。

9月:外籍館長接管意大利的國立博物館

意大利的國立博物館長期受政府文化部門的管理,僅靠微薄的運營經費維持著該國舉世聞名的藝術收藏。直到不久前,引進外籍的、有商業頭腦的博物館館長,對意大利來說都是天方夜譚。但隨著一項尚無先例的合約簽訂,20個新任命的意大利國立博物館館長席位中有7個授予了非意大利籍人士,這7家頂尖博物館包括米蘭的佈雷拉畫廊,以及佛羅倫斯的學院畫廊和烏菲茲美術館等。

10月:敘利亞難民危機惡化,文化遺產所受破壞升級

10月,敘利亞回到了頭條。《藝術新聞》的封面故事講述了藝術家們如何盡己所能,為數百萬流離失所的難民提供幫助。Alfredo Jaar、William Kentridge、Olafur Eliasson、Anish Kapoor等藝術家都認可了歐洲各國政府對解決難民問題所作的努力。就帕爾米拉2000多年歷史的神廟為“伊斯蘭國”所破壞,文化遺產專家們也紛紛發表看法。這些古代遺跡是中東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11月:收藏家重新重視意大利的戰後藝術

意大利戰後藝術曾是一個小眾的市場,如今卻變得流行起來。這都要歸結於佳士得和蘇富比在意大利分別於2005年和2003年開始的銷售活動。如今,國際級的博物館開始重新估量這些意大利戰後藝術家的歷史意義:Lucio Fontana、Alberto Burri、Piero Manzoni、Enrico Castellani、Alighiero Boetti等等。在兩所拍賣行中,這些意大利作品比當代夜場拍賣吸引了更多買家,這也還是頭一遭。這表明,藏家開始重新偏好那些時間更早、聲名遠揚的藝術家作品,而不是在市場中風險更高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

11月-12月:恐怖襲擊使巴黎噤若寒蟬

11月13日,恐怖襲擊造成了129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全城的文化場所,包括巴黎畫展和攝影博覽會都在襲擊發生後的週末閉門謝客,整個巴黎為死難者默哀,安保部門加強了對街道的守衛。此後,法國巴黎的文化場館,包括國立的博物館,都加強了安保。包括盧浮宮、凱旋門、萬神殿在內的重要場所都決定採取無限期的武裝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