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牧之
近日,医学权威机构,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流行病学专家肖恩·斯旺教授警告称全球环境变化正在影响着人类人口数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她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男性精子数量的平均水平,根据伊坎医学院所做的长期监测欧洲及北美地区的成年男性平均精子数量水平在1973年至2011年间下降了惊人的60%,也就是说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男性精子数量水平缩水了六成。
斯旺教授进而表示根据数据曲线,全球成年男性平均精子数量水平将在2045年趋近于零。而同期接受调查的地区的平均生育率也在急剧下降。她同时指出这一现象或许是环境中化学物质污染所致,这或许会成为和全球气候变暖一样,是由人类工业活动导致的难以挽回的恶果。
不过事实究竟是否如她所说呢?笔者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是也许并不完全相关。
首先从生育率这一结果上实际并不能看出环境对生育造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生育率和众多因素相关,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部分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全线下降的同时,人类文明的起源,非洲大陆上,以及亚马逊河沿岸的南美洲大陆部分地区,生育率却还出现了激增。生育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生育意愿,生活成本,养育成本和教育成本的变化都会比环境更为显著的影响着生育率。
其次,全球环境变化是一个相对很宏观的概念。或许众多政府和研究机构都在呼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生态,并表示环境变化和工业污染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况,甚至表示这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的行为。但同时一个现象的发生却似乎在驳斥着这个观点,那就是全球平均寿命的增长,这也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人类寿命出现飞跃的年代也正是制造污染的工业化进程最为迅猛的时代。
我们的地球虽说在太阳系中并不算是个大个子,但是其体量对人类来说也足够庞大,人类文明至今对地球地表环境进行的改造确实已经足够深刻,但要说这些改变已经突破了地球的容纳极限而深刻改变了人类生存状况,则无疑是小看了地球的自我净化能力。
比起地球波澜壮阔的演化史,人类文明不过是过隙之白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或许会持续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但要说造成如此严重的可能使人类丧失传宗接代能力的后果,则无异于是对地球自我恢复能力的蔑视。真正影响着生育水平的,永远是人类的自我意愿,以及影响着这些意愿的背后深刻的成本观念。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