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邮报》专访专家学者谈中孟两友谊和未来合作方向

APD NEWS

text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哈西娜总理于7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哈西娜总理第5次访华,也是时隔5年后再次访华,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访问期间,哈西娜总理将同中方领导人举行重要会见会谈。此访必将为双边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

以此次中孟会谈为契机,《丝路邮报》记者特邀多名专家与学者进行独家采访,回顾中孟两国的友谊和探讨未来双方合作的方向,阐述海上丝路文化、中国梦和金色孟加拉梦想的相互契合。

本次接受采访的专家和学者包括:顾涧清,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贾海涛,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国际关系学与历史学博士生导师,广东印太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金元,中咨海外大湾区事业部咨询总监;吴国华,广东印太和平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章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以下是本次采访的中文内容。

记者:7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将于7月8日至10日访问中国,有望为中孟关系注入全新动力。中国和孟加拉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的千年友谊。当前,中孟都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金色孟加拉”梦想相互契合。请问,海上丝路文化与金色孟加拉梦想有什么联系吗?

顾涧清:在历史长河中,海上丝路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经济价值,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这条古老的航线不仅承载着货物的往来,更传递着知识、宗教和艺术等多元文化的精髓。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的署名文章中所说:“中孟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双方相知相交的纽带,留下不少千年传诵的佳话。中国高僧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尊者赴华传教,为双方文化交流开启了先河。”现在国内外对海上丝路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考古发掘的深入研究,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海上丝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研究不仅还原了古代航海技术的先进性,还展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互鉴。如明代航海家郑和就曾两度到访孟加拉地区,并形容这里“民俗淳善,物穰民稠,田沃丰足”。孟加拉国王赠送给中国明代皇帝的长颈鹿成为轰动当时中国的“麒麟”瑞兽。因此,“金色孟加拉”梦想所展现的孟加拉国人民强国富民之梦,同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通相融,也同海上丝路文化互联交融,这种丝路文化精神也印证了“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今年,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的“岭南人文精神与三大动力”的文化课题也包括海上丝路文化精神的内容,我认为,金色孟加拉梦想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记者: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方式,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方式。为什么说在国际舞台,文化其实也是国家之间竞争的非常重要方式和领域?

贾海涛:文化的影响力是一种软权力,表现为吸引力和魅力,它造成较少的反感和抵制,反倒会引起别国对文化输出国的喜爱和尊敬,进而帮助文化输出国在国际社会赢得威望,塑造美好的形象。可以说海上丝路文化对文化输出国政治、经济影响的扩大以及外交的成功也是有极大帮助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的时代,政治与经济领域的较量和竞争,海上丝路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文化与价值观的较量和竞争。谁的文化与价值观占据上风,谁就能在全球化的法则或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文化和价值观的较量和竞争也等于国际社会的制度和规则由谁来制定的问题。

记者:我们通过广东省社科联了解到,广东印太和平与发展研究院作为一家专注于研究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社会智库,半个月前组团对“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孟加拉国进行了深入考察,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吴国华:广东印太和平与发展研究院在广州成立已经有10年了,但组团走出国门还是第一次。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在使馆会见了我们研究院一行,姚大使说,孟加拉国政局稳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都非常友好。近年来,在哈西娜总理的领导下,孟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国。孟加拉国人口高达1.7亿,平均年龄只有26.7岁,经济发展潜力很大,目前正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到孟加拉国投资兴业的好时机。在七天行程中,考察团分别与孟加拉国中资企业协会、孟加拉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孟中商业工业协会、孟加拉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协会、孟加拉国投资促进局、孟加拉国出口加工区管理局、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达卡大学孔子学院、利德成集团、中土孟加拉公司、中国电建孟加拉代表处等商协会、政府机构、智库及各类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孟加拉国中资企业协会会长、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孟加拉公司总经理柯昌良在座谈中说:“目前在孟中资企业有1000家左右,国有企业主要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营企业主要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孟加拉国政局比较稳定,社会治安总体也比较好,孟加拉国政府和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比较认同,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孟加拉国的市场需求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趋势比较看好,潜在商机很多。”孟中商业工业协会秘书长马蒙先生说,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IT、网游、制药以及蓝色经济等领域加大在孟加拉国的投资。利德成集团是目前孟加拉国最大的中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纺织服装产业,集团董事长庄立峰先生1995年就到孟加拉国投资。他说:“中国企业要勇于走出来,用心走进去,适时走上去。”在大使会见以及与孟中商业工业协会座谈的时候,我们分别向姚文大使和马蒙秘书长建议中孟双方共同推动孟加拉国在广州市设立总领事馆、中国在吉大港设立总领事馆。他说,广州市、广东省与孟加拉国距离比较近,从广州飞达卡才三个小时多一点时间。近年来,孟加拉国与广东省的经济联系和人员交往日益增多,孟方有必要在广州市设立总领事馆,相应地中国也要在孟加拉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吉大港设立总领事馆。

记者:孟加拉国是第一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在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中国建造”成为一个又一个地标,听说很多人还会用中文发音,是这样吗?

孙章季:是的,孟加拉国作为南亚首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近年来孟中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硕果累累。截至目前,中企在孟建成公路12条、桥梁21座,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投入运营,已经建成了不少标志性项目。如2022年中国公司参与建设的帕亚拉燃煤电站正式投产运营,孟加拉国成为南亚第一个全国通电的国家。而被孟加拉国人民誉为“梦想大桥”的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每年将为当地GDP增长贡献1.23个百分点。而这些工程都是中国建设者助力完成的,孟加拉国把中国看作最可信赖的伙伴。我们在宽阔的帕德玛河面上,不仅看到了长达近10公里的公路铁路双层钢桁梁的帕德玛大桥,而且还看到了停泊成排的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港航公司大型专业疏浚施工船,在现场感到非常壮观,不远处就是帕德玛大桥,这些施工船主要用于对帕德玛大桥河道和河岸进行整治,以保护大桥的安全。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也是目前南亚地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据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副主任任瑞柯介绍,污水处理厂是2023年7月竣工的,每天可处理达卡市区近5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项目建成后,来参观的国际机构代表、驻孟各国大使等方方面面的人士络绎不绝。

记者: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及潜在冲突因素,如何研判海外区域特征、如何认知战略机遇、如何以中国梦和当地共荣,也就是海上丝路文化、中国梦与金色孟加拉梦想如何相互成就?

张金元:正如姚文大使所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繁荣的钟摆再次回到古老的东方,中孟两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中孟文明相通、国情相似、理念相近、梦想相连是基石,决定了中孟关系的今后走向。

目前孟加拉国的经济正悄悄提速,可以说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我们所到之处,常常会听到近年孟加拉国“经济井喷”、“商机无限”的词。如2023年中国出口孟加拉国电梯数量达3161台,出口额超33亿。其中,江苏、浙江和上海在该商品领域的出口中数据表现优异。首都达卡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超大城市之一,已经见证了住宅和商业建设的急速发展,电梯和电动扶梯产业也将在达卡有爆发性的增长。当然,在达卡老城区的堵车现象也很严重,日系二手车占比超过了90%以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否为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车进入提供了机会呢?中国驻孟使馆已经连续第二年委托孟权威机构开展了在孟民意调查,超九成认为中孟关系现状良好,中孟“一带一路”合作给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变化,孟民众对华认可度、友好度呈明显上升态势。越来越多孟民众希望了解、学习中国文化,能够有机会到中国旅游、求学、经商。明年就是中孟建交50周年,我们相信海上丝路文化、中国梦和金色孟加拉梦想是可以相互成就的,中孟务实合作确实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来源:”广州生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