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電連鎖德尔斯突然結業 學者:應開發O2O業務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大公網消息,開業近二十年的家俬電器連鎖店DSC“德爾斯”受財困影響,14間分店3日起全線結業,400多名員工即日遣散,估計涉及未支付薪金與遣散費等逾千萬元,拖欠供應商的貨款估計數千萬元。

德爾斯近日才舉行大減價,不少顧客稱趁減價落訂買家俬,職員還保證不會結業,擔心未能取得早前已落訂的貨品。消委會表示,商户若明知無法提供貨品仍然收訂單,可能觸犯《商品説明條例》。消委會至今收到近300宗涉及德爾斯的查詢與投訴,絕大部分關於已付款但未能收貨,消委會仍未能聯絡到商户負責人。

許明順97年10萬開店

德爾斯由許明順於1997年投資近10萬元創辦,售賣產品包括家俬、家品、電器、數碼產品、化粧品、眼鏡、食品等,高峰期曾擁有18間分店,聘用900名員工,昨日結業前合共有14間分店。網站首頁昨晚仍顯示上月的大減價廣告,指“全線產品低至五折”,並無顯示結業消息,該公司的facebook專頁,最後更新亦只至上月25日的清貨廣告,有顧客於該專頁留言斥責突然結業。

德爾斯2日向全體員工發出通知,並於分店貼出告示,指集團由於經營困難,集團財政出現重大問題,故董事會通過決議3日開始正式結束營業,員工亦於同日起正式被遣散,向員工表示抱歉。通告又要求各分店持匙員工儘快將分店鎖匙交回所屬分店經理,再交回公司行政部。《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訪銅鑼灣分店,市民無法乘搭升降機到達分店所在的13樓。

拖欠供應商料達數千萬

事實上,有不少員工早前已陸續感受到公司出現“異樣”情況。西灣河分店營業主任羅先生稱,公司近一星期改變以往做法,售貨只收現金,每晚有職員到分店取走營業款項,説是轉交到另一間分店,而不像過往般將營業款項存入銀行。據稱,員工間已有傳言指公司出現資金問題。但公司此前一直未出現異常,從無拖糧。

德爾斯在觀塘的總公司昨日一樣落閘,不同家電、家俬供應商紛紛上門瞭解。有內地電視機供應商香港負責人稱,德爾斯去年開始拖欠貨款,至今拖欠共450萬元,今年三月曾一度恢復匯錢,但六月又再拖欠,當時集團負責人堅稱貨款沒有問題,本月初依然讓內地廠商拿貨過來,直言有關行為無疑是欺騙。有家俬供應商稱,過去一年被拖欠數十萬元,相信德爾斯拖欠供應商的款項達數千萬元。有自稱是家俬供應商的人士昨晚到許明順在九龍塘喇沙利道的住宅,聲稱遭拖欠100萬元貨款,但無人應門。

消委會發言人表示,截至3日下午四時,收到涉及德爾斯結業的查詢有232宗,投訴42宗。消委會上月起跟進德爾斯事件,至今仍未成功聯絡商户負責人。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稱,若店舖明知未能如期交貨,仍然接受付款,可能觸犯《商品説明條例》中“不當地接受付款”。律師樑永鏗指出,管理層若早知道公司有財困及貨源不足,仍容許前線員工接受顧客落訂,便可能觸犯條例。

接受顧客落訂或違商品例

消委會3日晚引述有求助人指,在德爾斯結業後,收到自稱是德爾斯的員工緻電可安排送貨,但未能核實該人士身份。消委會呼籲,消費者若收到類似電話,必須先核實對方身份,避免透露個人資料,以防被騙。消委會呼籲公司,若未有清盤,應積極履行合約,向已訂貨人士提供產品。消費者若利用信用卡付款,可基於未收到貨為由,向髮卡機構或銀行提出退款申請,經審批後有機會發還,若以現金或信用卡分期付款,追討較難,公司如最終清盤,作為“無抵押債權人”,成功追討機會可能不大。

海關發言人表示,需考慮事件實際情況及相關因素,才能判斷該個案是否有抵觸《商品説明條例》,因每一宗案件情況有其獨特性,不能一概而論。市民若懷疑有人違反《商品説明條例》,可致電海關24小時熱線25456182舉報。

港媒分析德爾斯“三大死因”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有業內人士分析德爾斯突然關閉全部門店,有“三大死因”,包括租金貴、內地客減少、和產品競爭力不足。

新華社引述特區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稱,行內得悉德爾斯出現財政困難已有一段時間,他認為德爾斯倒閉主要與租金吃力,貨品利潤減少有關。協助德爾斯員工的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說,突然結業可能是因為錯估利潤導致發展計劃太急。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譚桂常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德爾斯賣點是以向廠家直接取貨,過往依靠價格便宜取勝。由於租金高昂,因此德爾斯需要有足夠大的銷售量才能持續經營下去。德爾斯的租約是一年多兩年前簽下的,要承受高昂的租金,“因此在這一情況下,市場對貨品需要一下跌,就會受很大的牽連。”

譚桂常預計,德爾斯結業或僅是香港零售業衰退的一個開頭,未來半年到一年,香港的零售業會出現萎縮,“陸陸續續會見到結業潮的出現。”咎其原因,一是租金高昂,另外就是內地遊客減少,對以內地遊客為主要客群的港零售業者影響更大。

O2O——香港零售業應尋求的新突破

特區政府官方數據顯示,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已連跌4個月,最新公佈的6月份零售業總銷售額370億港元,同比下跌0.4%,銷售額更是自2013年9月份以來最低的一個月。零售業界看淡下半年市場情況,認為內地遊客來港數量下跌,以及內地遊客消費力下降等將繼續困擾香港零售市道。

“零售業進入調整期,就會尋求新的突破”,譚桂常說,所謂新的突破就是O2O(線上到線下)的經營模式。

譚桂常說,現在香港已經有零售商開始做O2O了,不過大家要尋求O2O新的出路,“如果僅有地鋪基本上是捱不過去的,因為租金太貴了,量不夠就要等死了。”

相對於香港,一河之隔的內地,O2O發展已經方興未艾。“能否借鑒內地電商或O2O方案,香港能否也採用?”譚桂常表示,與內地合作或會是香港零售商其中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