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sh,垂釣市場智能設備的“嘗鮮者”

36氪

text

智能手錶已經“爛大街,面對 Apple Watch 和 Moto 360 這些重量級產品,其他智能手錶要如何才能有一席生存之地?最近出現了一款智能手錶——Wifish,針對的是垂釣愛好者,或許能填補垂釣市場智能穿戴設備的空白。

在釣魚愛好者的圈子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三分技術,七分釣點,新手要想釣到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Wifish 就從這三個點出發,來解決釣魚愛好者“什麼時候、“去哪裡、“怎樣去釣魚的需求和痛點。

Wifish 集成了工業級溫濕度和氣壓感測器,即時記錄溫濕度和氣壓資料,保證垂釣者瞭解到即時的環境資料。一般來說,除非是特殊地形,10 公里以內的環境資料往往相差不大,加上垂釣地點也比較固定、有限,採用眾包機制,可以調用其他垂釣者的環境資料,垂釣者就能瞭解到要去的釣點環境資料。Wifish 基於採集到的資料,建立垂釣和氣象資料庫,構建釣魚指數模型,基於此進行資料採擷,幫助用戶找出適合釣魚的地點。Wifish 可以説明使用者一鍵拍照、自動記錄垂釣資料,解決使用者手髒沒辦法或者沒時間拿手機的問題,方便釣魚愛好者分享、“炫耀。這三個問題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

雖然垂釣這個市場還基本是個空白市場,但做一款針對垂釣愛好者的智能手錶,其實還有幾個問題。

最明顯的一個就是手錶作為載體。要建立垂釣指數模型,其實像 Zepp 、MySwing,將感測器放置在設備端,就能更精確的識別用戶的手勢、姿勢。Wifish的總經理劉彬彬說,他們之前也想過這個,也做過一些嘗試。如果是做成一個通用的外設,對尺寸要求很高,太大或者太重都會影響拋竿提杆的體驗,所以就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難度,一個是需要整合產業鏈。團隊暫時做起來還會有些難度,未來他們也會考慮這個方向。

另一個就是垂釣指數的精度問題。垂釣姿勢因人而異,差別還很大,識別用戶的手勢就不太容易了。劉彬彬說,他們找了 3 個垂釣愛好者做了實驗,精度大概在 80%。目前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自學習,用戶先做幾次示範,由設備來學習。如果能有強大的資料採擷能力,自學習加上資料採擷,未來這個模型就有可能會越來越準確。

現在還有哪些類似的領域沒有被互聯網開發出來,也許就是機會,一旦被挖掘出來,也許就會孕育出大體量的公司。垂釣也需就是這樣一個領域。據中國釣魚協會宣佈過的資料,中國大約有 9000 萬釣魚人口。事實上,近幾年國內已經有不少家長開始會帶著孩子釣魚,培養兒童的耐心和性格。開發出適合垂釣人群的產品,既需要專業的垂釣知識、豐富的垂釣經驗,還需要有互聯網的思路和技術,這種跨界並不容易,但一旦做成了,很可能就是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