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在浙江“5?12”国际护士节抗疫事迹报告会上代表发言。浙江医院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援湖北重症护理队长:在“病毒浓度最高”的地方不退缩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记者 张煜欢 通讯员 郭俊)“护士长你从武汉回来啦?回来真好!”前几日,一位病人家属看到浙江医院ICU(灵隐院区)护士长沈新的出现欣喜不已,跑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能自由拥抱,真好。我想,这就是岁月静好的样子!”沈新笑着说。
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有25个年头的她,或许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护理职业的荣光与平凡生活的美妙。
她是“领头羊”更是“定盘星”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沈新迫不及待地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沈新“如愿”接到了驰援武汉的通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从该省紧急抽调30名重症护理人员,组成驰援武汉的重症护理队,并任命她为队长。
与其他医疗队不同的是,这支队伍是清一色的重症护理人员,直接与武汉当地医院共同开展救治工作,可谓“单兵种作战”。
沈新在武汉的工作照。浙江医院供图
“陌生的武汉,陌生的病毒……压力和责任很重,但我没时间去恐惧。”沈新说,作为队长,她是“领头羊”,必须冲在队伍的最前头,做好队伍进驻病房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同时她又是“定盘星”,必须保持队伍最佳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进驻武汉市肺科医院后,做好心理准备的沈新仍有些被“吓到”。
当时疫情严重,病房早已人满为患。她所在的重症监护室临时扩建到20张床位,先后收治了70名患者,其中65名为危重症患者,几乎全部需要使用呼吸机,所以这里就成了空气中“病毒浓度最高”的地方。
ECMO、CRRT、俯卧位通气,是她工作的日常。心肺复苏,是家常便饭,常常是抢救完这个患者,转身又抢救另一个,按压得自己都摇摇欲坠,最身强力壮的男护士也每每累到蜷缩着不动为止。
每班6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周身是雾气和汗水。这样的场景日日上演。在这一次次的抢救中,沈新感受着病毒的凶猛和无情。与此同时,职业精神坚定着她的心志:除非倒下了,否则她将永不退缩。
花出去的力气 化成战胜病毒的利剑
在这段抗疫历程中,最让沈新难忘的还有救治同行的经历。
最多的时候,沈新所在监护室里10个病人中有5个是医护人员。曾被广泛关注的“变黑”的武汉医生易凡和胡卫峰,也是她们的病人。
沈新在武汉的工作照。浙江医院供图
救治同行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在同行的身上映射着医护人员自己的影子。
还有一位患者让沈新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先后三次气管插管,又三次拔管,这在重症监护室是极少见的。所以他就成了护士们的“宝贝疙瘩”,被重点“监控”起来。
在这一次次插管拔管间,沈新与同事的心情也如过山车似跌宕起伏。每一次拔管,都开心得像中了奖,一个个暗暗卯足了劲,一丝不苟地为他翻身、吸痰、雾化、拍背……好像花出去的每一道力气,都能化成一把战胜病毒的利剑。
好消息是,在沈新离开武汉的那天,这位患者已在积极地进行康复锻炼。
令她更开心的是,浙江重症护理队30名队员全部安全回家,同时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都说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压力将护士们炼成了坚强无畏的战士。还有许许多多如沈新一般的护士,平凡,却拥有承载起生命希望的力量。这也是南丁格尔精神在现实中的最佳诠释。(完)